我的弟弟林森火
2013-10-14 11:02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访问次数:

  弟弟林森火刻苦学习,藐视苦难,我难以与之相比。他团结小朋友、遵守党的纪律、机警勇敢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事迹,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1945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坎门镇各界劳动人民举行提灯庆祝集会,欢呼抗战胜利。森火糊了红星灯,并帮助其他同学制作了鱼灯、飞机灯、大炮灯等,参加了游行集会。我们想想今后的日子总会安定好过,大家能高高兴兴去学校念书求学吧。不料,我们的希望竟是一场空梦! 
  
蒋介石发动内战,国民党反动派更残酷压迫、剥削人民,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父亲靠帮人做屠宰工的微薄收入,维持不了一家人的平常生活。我们只得吃野葱、番薯叶、烂番薯丝,过着饱一餐饿二餐的日子。森火读完小学三年级,只得停学在家,天天上山砍柴,做些小买卖、下海涂捕小鱼的活儿。他时时留恋学校的老师、同学和学校的一切。上山砍柴路过学校门口,他常常手靠学校门口的栏杆,呆呆地看同学们做早操、唱歌、踢球。他看得出神,听得入迷,往往得在我的催促下,才依依不舍地走向山间。 
  
他干活从不叫苦,冬天泡在海水里,把船上运粮掉下来的番薯丝一根根地捞上来。这些番薯丝水浸了后,怎么煮也煮不烂,吃时像咬铁钉一样实在硬,难以下咽。他下海涂拾海螺时,手脚被岩头的蛎壳划割得满是伤痕。夏天骄阳当头,他提着小木桶,在大街小巷里叫卖炒豆。他冬无棉衣夏无鞋,破烂单衣木拖鞋。每年寒冬腊月,一双小小的脚跟冻得皮开肉绽,疼痛难以言状,所有这一切,他都默默忍受着。 
  
他学习文化很有毅力,读书练字很认真。没有钱买纸,他就到垃圾堆里拣来香烟壳子,一张一张地整理好,装订成练习簿。看书没油灯,他就在商店门口借着汽油灯光阅读。在学校读书时,他一早就起床到海滩上,边诵读,边在沙子上练字做题。1946年至1947年,他先后参加读书会和儿童团。此后,他学习更认真了。 
  
森火对课外书很感兴趣,中外小说、历史故事等等更是爱不释手。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他躲在楼上贪婪地看一本厚厚的书,看得入神,我上楼叫他吃饭也没听见。我偷偷过把他手中的书夺过来一看,原来是斯诺写的《西行漫记》。 
  
他看过的书大多作了阅读笔记,谈自己的感想,对书本中的好坏、美丑、善恶来一番评论。他看的书有《鲁迅选集》、《邹韬奋》、高尔基的《母亲》、《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亚与舒拉》、《茶花女》,还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包公案》、《施公案》等等。在门口乘凉的时候,他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解解穷人们的心闷。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如街头警察吃平价、殴打小贩啦,水警队要渔民缴纳所谓“护航费”啦,保长抓壮丁啦,土地庙里冻死了乞丐啦,教书的领不到薪水啦,学校罢课、市民罢市啦,国民党选国代啦,等等,他都要对乘凉的人们和晚上来我家聊天的邻居谈论一番。因为他讲得动听和有理,人们也就不以为他是“小人讲老人话”了。对这些耳闻目睹的,他还要在日记中写写,篇篇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对穷人的不幸遭遇,他寄予深切的同情;对反动派黑暗势力的横行,他充满仇恨。他虽然年纪轻轻,但爱憎非常分明。他的思想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启迪和地下党员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由于他善于讲故事,小朋友见他欢喜,愿意与他接近,每天上学的时候,许多小朋友都要经过我家,等森火一起走。就是星期天,他上山砍柴,下海捉蟹,也总是跟着许多同学,想听他讲《秃秃大王》、《吕梁英雄传》、《洋铁桶的故事》、《鲁宾逊漂流记》、《阿Q正传》、《延安的儿童团》等等。他讲得有头有尾,有声有色,小朋友们都喜欢听。 
  
森火不但爱讲故事,还爱画画、木刻、泥塑。他把挖来的泥土掺入破棉花,经过加工,雕塑成人头、兵舰、飞机,晒干后放在吃饭桌下面的一只大木桶里。一次,父亲要杀猪,把木桶搬出,一见这许多泥东西,一气之下,倒在门口的水泥地上。森火中午放学回家,见自己心爱的作品一下子成了一堆碎泥,气得脸色青一阵,红一阵,实在心疼。可他敢怒不敢言,眼泪挂满小脸,以不吃中晚饭来抗议父亲的粗暴行为。 
  
刻木刻的刀子是大户人家抛丢不要的座钟发条加工制成的。他时常把木板和刀子装在衣兜里,一有空就雕刻。他的衣布本已薄烂,哪经得起这么重和尖的东西戳呢?所以往往不是这个衣兜破,就是那个衣兜漏,也就免不了常受母亲的责训。他牺牲的时候,衣袋里还装有未完成的一块“高尔基背着一捆书”的木刻,以及两把雕刀。当时我要把它们取出来,父亲见了不同意,说这些是他在生时喜欢的,就让他带去吧! 
  
森火画的有长坂坡的张飞、夜战马超的赵子龙、借东风的诸葛亮以及岳母刺字、花木兰从军、武松打虎等等。森火又把它们粗粗上了颜色,每逢过年时帖满家里的板壁,表示欢度新春。这些歪歪斜斜不整齐的画,吸引了邻居的伯伯、叔叔、阿姨们的兴趣,来往参观的人不断,热闹非常,为清贫的家里增添了几分光彩。父亲见了也高兴。 
  
楼上的板壁上另有漫画:一个秃头矮胖的家伙在棺材里搬弄金银财宝的《发国难财》;抛儿弃婴、走投无路的《贫妇》;民不聊生的《饥饿图》;学生负担过重的《披荆斩棘》;躺在大米和大算盘上的《投机奸商》;讽刺美国统治者对中国采用两面派手法的《门孔外的亲热》等等。这些作品大多揭露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下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讽刺反动派和剥削阶级的卑鄙手段和罪恶,政治色彩很浓,富有战斗性。印象最深的是楼下右板壁中间两张爱国仁人志士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的肖像画,画下面横条写着:“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上,那就真正的死了。”他对爱国志士是多么崇敬和爱戴啊! 
   班级的级刊刊头设计也离不开森火。他画的光芒四射的灯塔,燃烧的火炬,展翅腾飞的雄鹰,象征着革命烈火冲破黑暗,祖国的前途无限光明。 
  
在学校党员老师的教育下,他慢慢地懂得了穷人要革命、求解放,只有听共产党的话,跟共产党走的道理。 
  
要革命就得团结更多的人,更好的人。地下党组织了读书会,这是团结同学进步的阵地,后又秘密地建立了具有革命纪律性、严密组织性的儿童团,森火和团员们经常过组织生活,开小组会,汇报学习和表现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发展新团员等等,并一一作了会议记录。这些活动都在隐蔽的海边岩头、山上墓地和关帝庙的角落里进行的。 
  
森火对后进同学不歧视,主动接近他。如住十二村的同学张某某,染上赌博恶习,上学时把书包藏在舢舨下,去赌滚铜板。森火知道后,主动以讲故事吸引他,转移他的兴趣。星期天,森火带他上山砍柴,慢慢地转变他的坏习惯,逐步使他有了学习自觉性,不久又介绍他参加读书会。有的同学通过帮助后,进步很快,表现好的,森火便介绍他们加入儿童团组织。 
  
在一次春季招生报名中,池家山头有一个贫苦寡妇,丈夫早已病故。大儿子20岁,第二个儿子18岁,但都是体弱多病,劳力很差,靠摇小船度日。而最小的儿子曾某某只有八九岁,一定要到学校报名读书。他边跑,母亲拿着竹鞭边追。因其母无力支付学费,不答应他报名,曾某某跑到西头小学的操场,倒下打滚,气得母亲眼泪汪汪。森火因得到老师的帮助,幸运领到一张免费申请单,刚从学校办公室走出来。他知道此事后,默默地思索了一会,就把母子俩带到自己家里(我家离学校很近),劝他俩不要伤心,就把自己的免费申请单让给他,并代他填好表格送交学校,向老师、校长说明自己转让申请单的原因,终于使曾某某能高兴地背上书包读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同学和老师。曾母称赞森火是懂事的好孩子,从此,两家来往密切,曾母每上街买米买菜,经过我家门口,总要进来与我母亲促膝谈心,成为我家的好朋友。 
  
森火还是一个灵巧的小交通员。记得在19488月间的一个早晨,东方露出一丝鱼肚白的时候,森火刚起床穿衣,忽听门外有两下轻轻的敲门声。他马上跑下楼去开了门。我只听到几句轻轻的谈话声后,森火就出门了,一直到中午才回家。我妈心里有怀疑,问森火:“火呀,你到底干什么,这么忙碌?”森火回答说:“某某同学的母亲有病,来约我一起去乡下亲戚家讨求草药。”事后,我才知道是老区送来急信,森火把信交给学校地下党后,又把回信速交小岙半山的交通站。他经常忍饥挨饿,完成地下党交给的任务。 
  
弟弟森火,他短短的一生,为党为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人们。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在纪念森火同志牺牲38周年的时候,我写这篇简短的回忆,以表对他的怀念。 
                                         
1987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