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存邦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在离新中国诞生只有6个月的一次战斗中,他英勇地牺牲了,当时只有24岁。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今年3月11日,他离开我们整整38个年头。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他那共产党人所特有的许多优秀品质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1943年10月,林存邦同志还在温岭县中初二年级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前半年,他曾参加党的外围秘密组织浙东青年救国会,积极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工作。1945年春节后,党组织决定他脱产到乐清县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工作。他没二话,愉快服从了组织决定,从此结束了学校求学的生活,走上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场,瞒着父母还说是到温岭去读书。不久,他随部队挺进乐清湾,投入创建以玉环县大小青岛为基地的海上游击根据地斗争。他曾担任括苍支队三中队指导员和中队长职务,曾亲自率领三中队胜利进行楚门大帝庙缴枪和筠岗岭头伏击国名党玉环县县长毛止熙的战斗。在筠岗岭头伏击战中,眼看敌人快要逃下岭头去,他当即高举木壳枪大喊一声“冲啊!”带领战士们飞快地冲向敌人,他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不到一刻钟就结束战斗,生俘敌班长及大部分士兵,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32支、枪榴弹筒9个、子弹和枪榴弹一批。
1948年2月,组织上决定要处决清港恶霸地主国民党镇长王旭初和其子军统特务王维光,而且要求做到同时抓获王家父子二人,任务比较艰巨。他坚决执行命令,不畏艰险,只带领两个同志在地方党一名同志配合下,深入“狼窝”打豺狼。晚上以借宿为名到清港镇王旭初家,巧妙地与王家父子周旋,后见时机成熟即派一位同志回部队联络。第二天晚上部队包围了清港镇,活捉王家父子,同时缴了镇公所乡队兵的枪支。
在乐清肚脐山部队遭敌浙保四团、五团偷袭的那次战斗中,敌我力量十分悬殊,他奉命担任阻击任务,带领一个班抢占山头,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班长连忠同志负伤,但存邦同志仍指挥战士坚守阵地,打退敌人三次冲锋,掩护了部队安全撤出包围圈。
1949年2月,他调任第三支队第一中队中队长。3月11日,在参加第二次袭击乐清虹桥镇战斗中,他率领一中队冲进驻守医院的联防大队第一中队的营房,守敌大部被我歼灭,余敌逃进碉堡顽抗。在距离敌碉堡只有10多米的地方,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多次向敌展开政治攻势,喊话命令残敌缴枪投降,不幸被冷枪打中头部,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壮丽的青春。
存邦同志不仅是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模范,而且又是遵守纪律,艰苦朴素的模范。
第三中队在乐清湾创建海上游击根据地的同时,还担负为部队和地方党筹集经费的任务。那时,第三中队以各种方式,筹集了大量的银钱和物资。身为中队长的林存邦同志模范地执行一切缴获要归公的规定,全部上交总部。平日,他严格遵守供给制度,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不乱花公家一分钱。他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和与战士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为战士们所称道。有一次,有位小学时期的同学乘船到大青岛看望存邦同志——这时他已是有名的海大第三中队长,当时乐清湾海匪绝迹,交通安全,海大深受各界群众的好评,声名远扬。这个同学带着入伙的念头来试探,一开头就问:“你在海上收护航费,每月可分到多少钱?”他淡淡一笑,爽朗地回答说:“每月45斤米。”(我们每个同志当时的生活供给标准是45斤大米)。那个同学听后大失所望,悻悻地离去。这个同学想象,海上部队像梁山泊上的英雄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金分银。他无法理解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无法理解人民战士一心为革命不谋私利的崇高情操。
存邦同志能从一个中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指挥员,和他平日虚心好学分不开的。他不但在学生时代,就是在参军后仍能利用行军和作战间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特别是毛泽东的军事著作。他还十分重视在实际战争中学习战争,每打完一次仗总是认真总结战斗经验,分析胜利的原因和不足之处。
今年3月11日是林存邦同志牺牲38周年。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浇灌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今天正沿着“四化”大道昂首阔步前进。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存邦同志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严守纪律、廉洁奉公、虚心好学的优良品质,使党的优良传统世代相传,千秋万年,永放光芒!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是我们对先烈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