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门保卫战
2013-10-14 09:40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访问次数:

  在瓯江口的重波迭浪中,巍然屹立着一个英雄的集镇——玉环县坎门镇。 
  
这里海岸蜿蜒,港湾错综,是一个天然渔港。出港湾,东与洋屿、鸡山、披山、大鹿隔海对峙,过了披山洋,还可北窥大陈岛,南视南麂岛、洞头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浙南的咽喉、东南沿海的门户。 
  
1949年,国民党军逃离大陆孤守海岛以后,为了打通海上交通线,对坎门这个重镇垂涎三尺。他们日夜派遣特务进行扰乱破坏,时常拼凑残兵偷袭进犯。英勇的坎门民兵为保卫家乡、巩固海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英雄基干民兵营”的光荣称号。这里说的就是这支英雄的队伍,在保卫坎门的日日夜夜里,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几则故事。 

  试锋芒滩头告捷 

  19495月初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蜿蜒的海岸线开始露出迤逦的身影,刚获解放的渔镇苏醒了。一队队身穿笼裤的渔民,背着橹桨的舢舨工人,提着竹杠的码头搬运……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每个人的心里像灌满了蜜似的甜,不时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这天,25岁左右的坎门民兵队队长郭口顺起得特别早,因昨天晚上,上级党组织下达了有关建立人民政权、发展人民武装、保卫胜利果实的任务,激动得他一夜没睡好觉,大清早起来准备到几位老党员家里串串门,大伙儿合计合计。他正走着,突然街头传来一阵杂乱的喊叫声,接着一队惊慌的群众夺路而过,边跑边气喘吁吁地喊道:“贼兵来了!贼兵来了!” 
  
受过遭劫惊吓的商家听了叫声好像得了传染病,一下子就把店门“噼噼啪啪”地关上了。刚才还热热闹闹的街道,刹时冷落萧条,混乱不堪。 
  
郭队长习惯地按了按插在里褂的“二十响”,叫住一个渔民,问道:“贼兵在什么地方?” 
  
“已到黄门外了。” 
  
“多少人?” 
  
“两艘船。” 
  
郭队长正在沉思,民兵王云荣、陈通金、林森木等也闻讯跑来了。大家根据各方来的情报分析,断定这次来偷袭的是浙江保安四团丁昌周的残部,约100人。对这些杀人等吃心肝的刽子手,坎门人民早已切齿痛恨,恨不得一口把他们嚼个粉碎! 
  
“队长,打吧!‘丁落壳’吃惯了别人的心肝,今天我们也要看看他的心肝是什么颜色,不要便宜了他!” 
  
“队长,下命令吧!我们好容易盼到了解放,绝不允许敌人来破坏!” 
  
“我们都是本地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丁昌周拿我们没办法!” 
  
民兵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求战的情绪就像燃着了的干柴堆那样炽热。 
  
郭队长边走边沉思:玉环一解放,“三五”支队就奉命撤出了玉环,刚成立的新政权还没有自己强大的地方武装。坎门民兵仅有11个人,七八条“老套筒”。敌人是全副美式武装,人数比坎门民兵多10倍以上。怎么办?如果撤退,胜利果实要被抢夺,人民要遭蹂躏……想到这里,郭队长停住脚步,把手狠狠一挥,最后下了决心:“打!打他个落花流水!”当即,他们去找当时在家养伤的港南武工队队长颜安道,商量作战方案。 
  
半个钟头后,11个民兵提枪背刀,就象11只矫健的雄鹰,飞上钓艚赵三王山头!大家机警地钻进山坡上的麦垄隐蔽起来,严密地注视着东岙的洋面。 
  
这时,国民党军一个排的先头部队已经登陆。他们认定情报准确无误,上岛如入无人之境,大模大样地进入街区抢劫。顿时,街上鸡飞狗跳,敲门声、啼哭声、咒骂声响成一片。民兵们早已看得双眼发红。但郭队长还是吩咐大家:“沉住气,我们要先放狗进门,然后来个关门打狗!” 
  
隔了不久,国民党军第二艘船又耀武扬威地在贼岙口靠岸了。只见郭队长把手中的驳壳一挥:“打!”山头七八支步枪一齐响了起来。几个没枪的民兵也扔出几个手榴弹。顷刻间,贼岙口“砰砰叭叭”、“轰轰隆隆”,打得国民党兵横七竖八,晕头转向,像被撵的鸭子拥在一起,连滚带爬地逃进了船舱。过了很久,两个机枪手才哆哆嗦嗦地从船舱里爬出来,在船头架起机枪,准备顽抗。但枪还没开口,民兵们又是一阵排枪,两个机枪手就像断线的风筝,一个跟斗栽进了大海。这时,船上的国民党兵更惊慌了,立即扭转船头,逃出岙口,在很远很远的洋面,才仗着自己轻重机枪的淫威,向赵三王山头猛烈地扫射起来。飞溅的麦穗、泥沙、碎石撒了民兵们一身。 
  
赵三王山头的枪声一响,正在向玉环方向撤退的群众都站住了。他们以为“三五”支队打回来了,连忙赶回家。有的拿竹篙,有的拿扁担,跑到山上、屋后、街尾、滩头一齐呐喊助阵。刹那间,杀声四起,人流遍野,吓得进街的国民党兵失魂丧胆,以为中了“三五”支队的埋伏,拔腿就逃。海上的国民党兵见状,知道情况不妙,就拉起风帆,管自逃回老巢去了;岸上的国民党兵一见船已开走,断了退路,更是急得叫爹喊娘。就在这时,只听赵三王山头一阵呐喊:“冲啊!杀啊!”11个民兵带着一批群众,犹如猛虎下山,向东岙滩头冲了过去。海滩上9个国民党兵无路可逃,“卜通”跪下,全都做了俘虏。 
  
在西面的滩头,几个亡命之徒急急忙忙跳上黄才木的小舢舨,用枪逼着他开船,想死里逃生。黄才木把船摇到深水沟后,突然小橹一别,双腿在船舱上左右一摆,小舢舨一个跟斗,翻了个底朝天,一船国民党兵全部被送到海龙王那里报到去了!黄才木趁机游回了滩头。 
  
这次战斗,坎门民兵无一伤亡,歼灭了丁昌周残部一个排。

  布疑阵坚守空城 

  国民党军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1949年上半年,他们在披山岛上挂起了“玉环县政府”的牌子。坎门林金国、李老三和林康富等先后带着镇上五六十个人下海为匪,到处抢劫,无恶不作,坎门地区的斗争顿时处于白热化。 
  
7月底,玉环县大队驻坎门第二中队和部分民兵接到上级命令,转移到楚门半岛另有任务。坎门镇只留9个民兵、6支步枪。刹时,隐藏的反动分子神气活现,到处张贴反动标语,造谣惑众,把整个坎门镇搞得人心浮动,乌烟瘴气。 
  
盛夏的夜晚,天气闷热得像火炉似的,群众不敢出门纳凉,早已闭门睡觉了。这时,镇西山上的水母娘娘庙里还亮着一丝微弱的灯光,民兵们围着郭队长,针对镇上的严重情况,正在商议解决办法。 
  
“同志们,我们的处境是‘揭开帐子见披山’,敌人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郭队长分析了眼前的情况后,说道:“敌人以为我们人少好欺负,活动十分猖狂。我们民兵队自建立以来,就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保护家乡的安全。我们今天虽然只有9个人、6条枪,但是只要大家团结一条心,动脑筋想办法,以一当十,一定会把敌人的反动气焰压下去!” 
  
坐在旁边的池加寿早已把拳头捏得紧紧的。队长一说完,他立即接上去说:“对!我们是要好好想个办法,教训教训镇上这批乌龟王八蛋。” 
  
“人少人多不能绝对讲。”陈通金也接着说开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不是很多吗?‘三国’就有一个诸葛亮大摆‘空城计’。人少怕什么!”这一说,民兵们可活跃了,当场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起“空城计”来。 
  
当晚,9个人分成3组,分别到街上、钓艚、花坪等地活动起来。他们一下到滩头,突然对着喧闹的浪潮高声喊话:“什么船?干什么的?快靠岸来检查!” 
  
没多久,又故意加重脚步,结队在镇上几条主要街道来回奔跑,发出“咔嚓”“咔嚓”的脚步声,好像有大军过境似的。 
  
过后,他们又分散在街头巷尾,时而用普通话,时而用太平话厉声高喊:“什么人?!站住!口令!”还把枪栓推得“噼里啪啦”响,就像看到有可疑分子在活动。 
  
隔了一下,他们跑到前沙滩头“呯!呯!”放几枪,回到后沙又是“呯!呯!”几枪…… 
  
第二天,街上的群众纷纷议论开了:“昨天晚上,‘三五’支队回来了,一队一队从街上跑过,一直走到天亮,人多得很呢!”“我们钓艚也驻起部队来啦!还在码头站哨查船呢。”“花坪昨晚可热闹呀,又是查夜,又是打枪,看来‘落壳’是不敢来啦。”“对呀,‘三五’支队日里开走,夜里突然回来,就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嘛!” 
  
群众这些话,说得镇上一批反动分子提心吊胆,不敢妄动了。他们当中有一个顽固分子,第二夜想出来探个虚实,但刚把门轻轻打开,屋前的墙角里就传来一声普通话的喊声:“谁?干什么的?”吓得他丧魂落魄,“砰”地一声关了门,再也不敢出来了。原来,民兵们除自己活动外,还把镇上一批苦大仇深的积极分子发动起来,暗暗监视着这些顽固分子的行动。 
  
就这样,民兵们在郭队长的带领下,日里睡觉,夜里活动,不管刮风下雨,一直坚持了四五夜。 
  
盘踞鹿栖的匪首李老三由于得不到准确的情报,几次对他手下的情报人员大发雷霆,骂他们都是“不中用的大饭桶”。他亲自派出几个特务,都有去无回。最后连特务组组长李由忠也一去下落不明了,急得李老三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731日晚上,李老三不死心,亲自派中队长李显通带40多人,乘黑夜到坎门镇作实地侦察。可是,刚到前沙,就被舢舨工人陈大伯发现了,当即飞报到水母娘娘庙。正在开会的民兵立即转移后山伏击。李显通等摸到水母娘娘庙,抛了两个手榴弹,却不见一点动静,冲到庙里扑了空。忽然,山上枪声大作,他们吓得仓惶逃窜。 
  
李显通回到鹿栖,无话可汇报,只好胡诌一通:“镇上有重兵埋伏,切勿妄动!”不料李老三听后,“哈哈哈”地仰天大笑起来,随后瞪着一双灯笼大眼,走到李显通面前,“叭,叭,叭!”就是几个响亮的耳光,接着破口大骂:“混蛋!算我白白栽培了你这兔崽子!岛上只有八九个土‘三五’,五六条破枪,就把你吓得尿裤裆啦?你还胆敢谎报军情!” 
  
“大队长……李爷……饶命……”李显通连忙“卜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着。 
  
李老三今天为什么对坎门镇情况这么了解?原来就在李显通逃回鹿栖的前一刻,他最后一次派出的情报组组长林某回来了。林某到坎门假惺惺地把国民党大骂一通以后,就整天缠着郭队长,要求参加民兵组织。郭队长看着这个小贩出身的人有点油头滑脑,没有答应。林某就死皮赖脸地坐下,与几个熟悉的民兵东拉西扯,不料摸去了底子。当晚,他就逃回鹿栖报讯了。 
  
李老三得到林某的报告,气得吹胡子瞪眼,躺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想不到自己一个堂堂大队长,竟被八九个民兵搞得晕头转向。这时刚好李显通进来,李老三打了他几个耳光,才消了一肚子肮脏气。李老三当即传令,连夜集中400人,20时开饭,21时出发,血洗坎门! 
  
这一夜,刚好是8月1日。北撤的玉环县中队和坎门民兵100多人胜利完成任务以后,于傍晚回到了坎门。 
  
李老三带领400多残军,分别从西台、钓艚、前沙三路偷渡登陆以后,当即陷入了部队和民兵的重围。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不能前进一步。第二天上午,设在骆家山的指挥所也被驻军与民兵摧垮了。李老三等从花坪下海,侥幸逃回鹿栖,一点人马,竟损失了80多人。从此,他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在这场战斗中,刘木法、徐阿成、潘祥贵3名民兵被俘,被杀害于洞头。

  巧周旋巷战显威 

  195062日晚上,坎门镇几千群众集中在关帝庙,正在庆祝解放后第一个儿童节。坎门儿童团团长林森火带领一批儿童团员,陆续登台演出自编的小活报剧《活捉毛止熙》、《蒋介石逃台湾》、《勇敢的儿童》等等,逗得台下的群众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 
  
突然,西台方向传来几声“砰,砰”的枪声,接着响起了一阵密集的机枪声。不久,民兵巡逻哨跑来报告:“披山匪首林金国带领300多匪徒,分两路偷袭坎门,全镇陷入重围!” 
  
当时镇里驻军加上民兵不足一个连。民兵和驻军迅速进行混合编队以后,国民党军就已进入街区了。于是,一场激烈的巷战在坎门街头展开了。 
  
指导员王云荣带领一队民兵冲到中市街,前面国民党军的枪弹就像雨点般泼过来。他一闪身跳到街旁,翻倒一条肉砧凳作掩体还击。跟在他身后的民兵与解放军战士也纷纷用烧饼炉、石板、沙箩等作掩体进行射击。顿时,街头枪声大作,子弹横飞,国民党军被阻在街尾寸步难行。不久,他们调来一挺桶盘重机枪,在巷口筑起机枪掩体,喷射的毒火压得民兵们难以抬头。这时,只见王云荣拿出两块鹅卵石“嘣,嘣,嘣”地击了三下,民兵们就一个个退了下来,迅速集中在街口的拐角处。 
  
“同志们,眼前这枚钉子我们一定要拔掉它!否则,沿街群众的生命财产威胁很大。”王云荣简短地作了动员后,立即布置两个民兵留在原地继续引诱敌人,其他人分成三个战斗组,向国民党军机枪阵地包抄过去。 
  
民兵们在熟悉的大街小巷中,穿这家跨那户,没有一支烟的功夫,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国民党军的背后。只听一阵“举起手来,缴枪不杀”的喊声,民兵们的枪口一齐对准了伏在地上的国民党兵背脊。国民党军机枪手刚想调转枪头顽抗,王云荣一个箭步冲上 前去,一脚踢翻了他,伸手捏住发烫的枪筒,一把夺了过来。 
  
队长郭口顺带领的一队民兵,像钢刀一般插向西台方向,3人一组,一组一条巷,巧妙地与国民党军周旋着。国民党兵前街进,民兵后街出;国民党兵进小巷,民兵出民房;国民党兵正面来,民兵侧面打;国民党兵人多行动慢,民兵人少行动快,打得国民党兵晕头转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清晨4时多,东方渐渐发白了。民兵们越战越勇,许多群众也纷纷拿起扁担、竹杠参加战斗,或为民兵指点路线、送茶送饭、看管俘虏。
   
天大亮后,国民党军支撑不住了,狼狈地逃出街区,退守钓艚岭头和西台山上。民兵们立即占领骆家山和池家山与国民党军对峙。8时,玉环县中队援军赶到,国民党军溃不成军,仓惶下海逃走。
  
民兵们乘胜追击,在西台山上发现了国民党军大队长王老五的“尸体”,像狗吃屎似的趴在地坎上。一见这个吃人不吐骨的惯匪,民兵们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但几个细心的民兵一瞧,发现王老五身上没有什么大的伤痕,为什么就断气了呢?他们用香烟蒂头在他的后头颈一烫,不料王老五的“尸体”竟“哇”地一声叫了起来,一个翻身,从地上爬起跪在民兵面前发抖,脑袋就像鸡啄米似的在乱石上磕得“卜卜”作响。 
  
“贼老五被民兵活捉了!”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向四乡六岙,群众无不兴高采烈,纷纷赶来向民兵道喜。 
  
这次国民党军登陆时,带了大量的麻袋、绳索、扁担之类,准备趁民兵没有防备大肆抢劫一批物资,维持他们日趋困难的孤岛生活。结果,他们抬回去的却是大批尸体。

  迎顽敌血染后山 

  19501119日,国民党军吕渭祥部700多人,在4艘炮艇掩护下,分三路对玉环岛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反扑。坎门民兵经受了一次更为严峻的考验。 
  
这一夜,天黑得像锅底。24时左右,南路国民党军从鲜叠登陆以后,除一部分北上直插玉环县城外,300多人在坎门壮丁队队长徐秀峰的带领下,东进偷袭坎门。凌晨5时,国民党军抢占了坎门西首屏障龙虎山。 
  
时值冬汛生产旺季,坎门大部分民兵和干部随渔民北上生产去了,镇里只留11个民兵,由指导员王云荣带队。驻军刚调防,与民兵合在一起不足150人。战斗打响后,他们毅然拉上骆家山和池家山,与国民党军干了起来。 
  
国民党军在龙虎山上,凭着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集中轻重机枪、火箭筒、六○炮,向相距不到300米的驻军和民兵阵地猛烈地开火。刹那间炮弹呼啸,飞沙走石,两个山头笼罩着弥漫的硝烟。 
  
国民党军像输红了眼的赌徒,在几个钟头之内,连续发起了五次冲锋。但是,他们并没有移动一步。到中午时分,驻军和民兵的形势越来越危急,弹药紧张,伤亡人员不断增加。王云荣派民兵池加寿、詹阿宽连续三次突围联络,都没有成功。 
  
民兵黄才木握着一支“三八大盖”,一直伏在指导员的身边。他看到国民党军又鬼头鬼脑地冲上来,就稳稳地举起三八枪。只听“砰,砰,砰”三枪,两个冲在最前面的亡命之徒应声倒下了。正当他要换弹夹时,突然头顶响起了“呜——呜——”的叫声,一颗炮弹在他的身边爆炸了,横飞的弹片深深地插进了他的后脑。黄才木含着胜利的微笑,倒在了故乡的土地上。 
  
自战斗打响以后,镇上的群众一直在忙着支援前线,背子弹,送茶饭,运伤员……忙成一团。儿童团长林森火跑到炊事班,帮助驻军炊事员烧起饭来。他正在忙碌,突然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一块罪恶的弹片插进了他的头部,顿时血流如注。炊事员连忙跑过来抱着他,叫道:“小林!醒醒!小林!醒醒!”林森火只是安详地躺着,再也没有醒来。 
  
战斗进行到16时,民兵詹阿宽接到命令:“抢救伤员下火线!”交通沟已被国民党军的炮火成段地摧平了,他们正在用密集的火力封锁着每个缺口,怎么办?詹阿宽脱下身上的衣服,用枪口挑起,在沟岸上试了一试,国民党军的机枪就“哒哒哒”地扫射过来,顿时,衣服上留下了蜂窝般的弹洞。詹阿宽心里想:这办法不是正好诱惑敌人吗?等他换梭子就好办了。于是,他立即背起身边的一位伤员,蹲在战壕边。然后把衣服套在枪口,在交通沟的缺口上来回晃动,等国民党军的机枪一停,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就这样,詹阿宽一口气抢救了10多个伤员。 
  
国民党军的第六次冲锋又开始了!龙虎山上的国民党军指挥官挥着手枪,正在把一批又一批探头缩脑的士兵赶出壕沟,妄图孤注一掷。国民党军的机枪、火炮经过重新组织,也发狂地叫了起来。 
  
被尘烟淹没的驻军阵地上,霎时响起了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全体战士都上了雪亮的刺刀,准备决一死战!就在这时,龙虎山后突然响起一阵冲杀声,国民党军阵地顿时一片混乱,逃的逃,散的散,冲到半山腰的国民党兵见状也向海边溃逃了。大家正在疑惑,只见一面鲜红的“八一”军旗,高高插上龙虎山顶,原来增援部队从西台登陆猛杀过来了。 
  
刹时,冲锋号响彻山谷,民兵与驻军一起跃出了战沟,像添翼的猛虎冲向敌阵。国民党兵狼狈地向花坪滩头鼠窜。 
  
詹阿宽冲在前面,忽然看见路边一条不大的石缝里有双长脚正在拼命往外蹬,但因石缝太浅,身子总是藏不进去。詹阿宽看到既好气又好笑,跑过去抓住他的双腿就往外拖,嘴里轻蔑地说着:“这么小的缝,你能钻得进去?坎门镇上的大楼正在等着你去住呢,出来吧!”说完一使猛劲把他拖了出来,一只耳朵被石壁擦去了一半,痛得他杀猪似的“哇哇”乱叫。詹阿宽一审问,原来还是一个土匪分队长哩。 
  
民兵池加寿下山后,一口气冲到花坪的海滩。他见前面十几个国民党兵刚跳上一只小船,向外洋逃窜,就摇了一只舢舨追了上去。这时,有四名驻军战士赶到,也立即跳上了船。舢舨很快与敌船首尾相接了,驻军战士接连喊着话,顽固的国民党兵还是不愿投降。池加寿一把撩过背上的冲锋枪,“哒哒哒”就是一梭子。敌船上的老大应声落海。 
  
这时,敌船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在直打转。池加寿立即用力几大橹,舢舨飞快地靠了上去,大家一阵呐喊冲上甲板,12个吓得魂飞魄散的国民党兵齐齐跪在船头,双手像筛糠似的举了起来。 
  
坎门镇又回到和平和欢乐之中了!海潮在前滩起舞,百鸟在后山欢唱,群众纵情地欢庆着胜利……这一仗,驻军与民兵共毙俘国民党兵90多人,缴获了大批胜利品。同时,还因有力地牵制了侵犯玉环县城的一路国民党军,争取了时间,打乱了他们的部署,为部队全线击溃国民党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