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排山海战
2013-10-14 10:21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访问次数:

  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一座栩栩如生的雕塑模型: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几只小钓船正咬住一艘国民党军的大型木帆船激烈地战斗着。这就是英雄的玉环县坎门民兵主动出击、以弱胜强的南排山海战战例模型。 
  
195155日清晨,浓雾像轻纱般地笼罩着整个坎门港湾。坎门民兵接到群众报告:在镇南冬网内海域发现一艘敌船正在抢劫过往的渔船和商船,离这艘敌船不到10海里的小鹿岛外有两艘国民党军炮舰虎视。 
  
民兵队长郭口顺听了报告后,立即调集了6只小钓船和40多名民兵,向目标搜索前进。 
  
浓雾笼罩着整个海面,对面几丈远都看不清楚,好像有意在考验民兵们的勇气与毅力。大家看着泛起的每一朵浪花,搜索着露出水面的每一块礁石,好像这一石一浪都值得怀疑。 
  
浓雾慢慢地开始散了,海面的能见度逐渐在扩大。先头船隐约看到七八百米外一艘船停泊在网筐航道上。大家分析:这样的发雾天气,渔船是不可能出海的,更不会在海中抛锚;如果是商船,谁见过落帆抛锚停泊在大海中的?十有八九是敌船。 
  
“同志们,做好战斗准备,加紧摇橹,迅速接近敌船,探明虚实,打他个措手不及。”郭队长带着右路民兵急急向敌船逼近。 
  
“砰!”郭队长命令身边的民兵陈通银向敌船打了第一枪,试探虚实。国民党兵还以为是自己人,举着一面标有国民党徽记的小旗,向民兵船连连摇晃、打手势,表示自己人不要误会,一会儿仍旧钻进船舱分脏喝酒。 
  
先头船离敌船三四百米时,民兵们集中火力扫过去一排密集的子弹。这一下,国民党兵头脑有点清醒过来,知道遇上劲敌,急忙架起重机枪进行顽抗。刹时,子弹像雨点般地泼向小钓船,帆篷上留下一个个弹洞。


南排山海战 

  民兵们个个都是在大海里泡大的搏风弄潮的英雄汉,海上作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国民党兵缺乏海上作战经验,武器再好也发挥不了作用。民兵们抓住他们这一致命弱点,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地组织火力向敌船发起攻击。正在这时,坎门驻军和派出所战士驾着两艘帆船前来支援。民兵们士气更旺,越战越勇。 
  
国民党军却越战越慌乱,机枪手中弹后,副手上来打了几梭子,机枪竟卡了壳。 
  
在民兵先头船离敌船只有三四十米时,国民党兵向民兵船投出了三颗手榴弹,两颗落进了海里,一颗落在民兵先头船的中舱,“嗤嗤”地冒着白烟。说时迟,那时快,六七个民兵纵身跳入海中。“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了,海水从船底炸开的洞孔里涌进船舱。跳海的民兵就在海里举枪射击。李青贵也向敌船投了三颗手榴弹。敌船上顿时乱作一团,舱面上两个国民党兵捧着肚子扒在那儿起不来了。跳海的民兵陆续上了船,火速用棉絮堵住了洞口,舀干了船里的积水。 
  
参战的小钓船将敌船紧紧地包围住。国民党兵如落网之鱼,既无抵抗之力,又无潜逃之法。两名国民党兵见大势已去,绝望地将两支“汤姆式”冲锋枪抛下海去,又向中路逼近的民兵投出一颗手榴弹,乘机跳海,妄图潜海逃命。李青贵和詹阿宽看得真切,各自瞄准了猎物,当他们露头唤气的时候,端起枪,一人一个,把他们击毙在茫茫大海中。 
  
此时,民兵船离敌船不到10米,李青贵看看时机已到,叫金乌九紧摇几橹,火速向敌船靠拢。离敌船只有二三米时,金乌九熟练地用竹篙钩住了敌船帮,小钓船顺势靠了上去。李青贵、詹阿宽、郑达琴、陈高永等一个个似猛虎越过山涧,纷纷冲上了敌船。李青贵端起冲锋枪一阵猛扫,大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过了片刻,两个用棉被蒙头的国民党兵战战兢兢地爬出来缴械投降。国民党军支队长的肚子已经被打穿,肠子露了出来,淌着猩红的血。大家以为他准死了,却不料他的手忽然动了起来,正想爬过去抓那支掉在舱面上的手枪。詹阿宽毫不迟疑,一个箭步,用力踩住了国民党军支队长那只毛茸茸的手腕。只听他惨叫一声,仰面朝天伸直了腿。 
  
几个钻在舱里的国民党兵见支队长已死,再也不敢顽抗,乖乖地从舱里爬出来,举起双手做了俘虏。这次战斗速战速决,从开战到结束不到2个小时。等到大雾散尽,国民党军舰来救援,为时已晚。 
  
这一仗,坎门民兵毙敌3人,生俘5人,缴获马克辛重机枪1挺、长短枪4支、子弹1000多发、木帆船1艘,还有其他战利品。而坎门民兵无一伤亡。 
  
为表彰南排山海战有功人员,温州军分区给郭口顺、李青贵、詹阿宽等记了战功,发了奖状、奖品,授予坎门民兵队一面“英勇杀敌”的大红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