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元朝末叶,天下大乱。年方十六七岁的朱元璋,不幸父母双亡,只得去当了沙弥,在淮南出家。那一年,元兵放火烧了寺院,抢走了和尚的粮食、财物,众僧只得四处逃命,自找出路。朱元璋也只得离乡背井,流浪他乡。后来漂游玉环,在福生寺当和尚,整天起早到晚,干些杂活。
有一天五更,金鸡虽已啼过,伹天色还未大亮。可是那主持和尚手提烛灯,到了朱元璋床前,把他从酣梦中唤醒。朱元璋揉揉惺忪的睡眼,问道:“师父叫我起来,有何急事?”那老和尚道:“非为别事,只因寺内盐已经用完,附近又无处可买,你去给我买担盐来,因此绝早把你叫醒,望你早去早回……”
朱元璋吃过早饭,立即手提一根扁担,向寺脘的东山头而去。他翻高山,穿过丛林,来到一条小溪边。觉得时间还早,不妨偷个懒,再补睏一觉。于是,他就坐在一块平如砥石的大岩头上。然后,把扁担一横,当作枕头,躺着休息。只见他两手左右一伸展,双脚一分开,呼噜呼噜地睡着了。
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过路客人,他看见这个小和尚在大岩石上“天”字形躺着,就停住脚步。也正在这个时候,朱元璋侧转了身体,把当枕头的扁担抽出来,横在腰间,以手臂当枕头。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子”字了。那个过路人看后,心中一惊,暗想:此人非同小可,连睡的姿势也是“天子”二字,想必是蛟龙困浅水,未到腾云时,将来一定会登九五之尊。于是,他就上前把他唤醒。朱元璋一惊醒霍地坐将起来。当他还未弄清来者是谁,到底干什么?只见那人虔诚地跪在草地上,说:“师父在上,我想拜你为师,乞望收留。”朱元璋更加莫名其妙了。只得说:“我是漂泊游僧,四海为家,你怎么会……”那人说:“我是青田县人氏,姓刘,名基,字伯温。只因时势动荡,群雄四起,我是寻主投奔。三生有幸,今日在这绿水青山之地遇上了您。”这个小和尚更加听得糊涂了。刘基接着又说:“方才我看到你睡眠的姿势先是‘天’字,后是‘子’字,将来的江山一定是你的了。”小和尚说:“敬请刘仁兄坐下。我姓朱,名元璋,家住邻省安徽,不瞒你说,我虽有远大抱负,只叹现今只手空拳,身在空门……”他停了片刻,接着又道:“如果有朝一日遂了我的凌云志,我就亲自到青田请你。现在我还寄人篱下,混口青菜淡饭度日子,我们还是先分手吧!”
过了许多年后,朱元璋果然脱掉袈裟穿将服,带领大军打天下了。他后来也确实在青田找到了刘基。対基辅佐朱元璋建立皇室,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人们把刘基初会朱元璋时,朱元璋仰天躺卧的地方叫“仰天卧”,把那个小水潭叫“仰天湖”,由于“卧”与“湖”谐音,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统称做“仰天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