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春佳节,各地都有舞彩龙的习惯。什么花龙啦、板龙啦、草龙、布龙,真是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而古顺龙潭坑一带的群众都要舞泥鳅龙。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前,这个靠山边的村里,住着一个小后生,名叫张必官,为人聪明,善良、勤劳,又热心为穷乡亲们办事,乡亲们无不称他是个好后生。那一年大旱,从杨梅落地到九月重阳,未见下一滴雨,田野枯焦,河底开裂,村里人吃不上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张必官也心急如焚,便决定出外去找水源。
第二天,他起得绝早,带上干粮和一葫芦水,朝村北面的深山丛林找去。这一天太阳特别猛,他翻山越岭,走了一段山路,便觉得唇干舌燥,打开葫芦,想润润喉。突然,身后有人喊:“好后生,积积德,给我一口水吧!”他转过身,见是个衣衫褴褛、手挎破篮的要饭老头。张必官二话没说,递过葫芦,这老人仰起脖子,咕噜咕噜地喝了一半。张必官接过葫芦,自己舍不得喝了。他走呀走呀,又翻过一座山岭,在小路旁坐下,想喝点水,再吃点干粮。迎面又走来一位新媳妇:“好大哥,能留一口给我吗?”张必官见说,忙站起来,送去葫芦。他来到一个小山坡上,在一棵大柿树下坐下来,摇摇葫芦,里面已是空空的了。拿出干粮,口又渴得张不开,只好摇摇头放回去了。突然,从柿树上掉下一个生柿子,滴溜溜地一直滚到山谷底。张必官好生奇怪,未成熟的柿子怎么会掉下来呢?眼见得那柿子正好掉进一个脸盆大小的窟窿里,惊动了窟里的一条小臂粗细的花泥鳅,噼啪噼啪地弹起来,把窟窿里仅有的一点水飞溅起来。这可把张必官乐坏了,伸出双手去捧水。那泥鳅见他伸过手来,就一个劲地往下钻。突然,把尾巴一甩,溅起了一汪黄泥浆。转眼间,黄泥浆水又变得清澈透明了,一股清冽的泉水从沙石缝里“突突”地往上冒。他看到这清泉越来越大,流出山坳,泻向农田。张必官高兴得大喊:“有水啦一一,有水啦一一”
乡亲们听到消息,都奔跑来了。大家猜想:那老人和新媳妇一定是老龙、龙女变的,试出了张必官的为人和求水真心,给他指点了这股清泉……
从此,这一股清泉流过的地方就取名“龙潭坑”。自有了这条龙潭坑,这一带年年五谷丰登。到过年时,大家照样要扎制龙灯热闹一番,张必官提了一句:“应该扎泥鳅龙灯才是。”于是,春节期间舞泥鳅龙灯的习俗就在这一带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