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陡门这个地方原为一片海涂。某夜连降暴雨,山洪暴发,冲开一条河道,人们称之为“天开河”。天开河流经下陡门,河道交错复杂,一遇暴雨,常被淹没。清雍正五年,乡民们在此筑海塘,建陡门,以阻海潮涌入,同时起排涝泄洪和保护里塘水田作用。此陡门临海而建,处陡门头陡门下游,故称“下陡门”。乾隆年间,厅衙派一董姓人家管理下陡门,后来便在此地安家定居,繁衍生息,经两百多年发展演变为自然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