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岛风云之心元之源(第一集)
2013-09-27 15:38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访问次数:

  【字幕】 漩门湾湿地 
  
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滩涂湿地是漩门一期堵坝和二期围海之后形成的。曾几何时,这里还是白茫茫的大海,如今,它正在成为玉环精心呵护与倾力打造的一张金字名片。 
   穿越历史的烟云,我们的思绪重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在这片积水荡漾、充满诗意的湿地上,曾经留下过中共党史一位重要人物的最后足迹。他就是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政委的潘心元。 
   【字幕】 第一集 心元之源 
  
位于乐清湾东侧的清港镇苔山村,在漩门一期工程尚未启动之前,原是一个四面滩涂环绕、江汊纵横隔断的孤岛。当年,这里曾是红十三军第二团的游击根据地之一。村里最高处的南湾山坡上有一座坟茔,数十年来,当地村民只知道墓主人是一位被尊称为潘先生的湖南人,对于他的真实身份却谁都说不清楚。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广泛开展,潘先生殉难前鲜为人知的史实才逐渐浮出水面。 
   【谢良福(原苔山当地民办教师)同期声】 当时党史办把这个任务落实到乡里,乡里叫上了我,我就参加了凡塘、清港、沙门、芳杜、外塘以及温岭桐山等10多个地方的红十三军革命活动史料的调查,也对当时这座无名烈士墓进行了专题了解。 
   1984年,大学毕业不久的钟强从县档案馆调到党史办,加入了抢救党史的行列。这天,他在翻阅各个乡镇征集上来的红十三军史料时,发现了谢良福记录的关于潘姓无名烈士墓的文字,不禁产生了深深的疑问。 
   “湖南人,姓潘,共产党员,当时在红二团活动,1930年底在赴温州开会途中被国民党水警兵抓住枪杀。”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人物,难道仅仅只是一名意外牺牲的普通红军战士?如果不是,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钟强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中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钟强(时为玉环县史志办工作人员)同期声】 当时有两个文件,一个是1930年8月份浙南特委向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其中提到,你们派来潘心殷、严朴、兰尘侣已随王国桢到了温州;另外一个是潘心元自己向中央的报告,是9月份的,说自己在7~8月份到过瑞安、温州、海门这一带地方的城市和一些农村巡查工作。 
   随后,钟强又找到了一本国民党浙江省秘书处1930年编印的《铲共丛论》,其中有一段文字记载:“民国十九年八月十五日,卓兰芳、王国桢、郑馨与宁波的徐某等,共同参加苏浙皖三省联席会议,决定工农兵联合暴动……会后,浙南特委书记王国桢、伪十三军政治委员潘心员……均由上海回温州……” 
   而王国桢在1931年5月17日给党中央的报告中则提到:“同志被屠杀700余人,我们最坚决的干部……潘心殷等均于此时牺牲了。” 
   潘心元、潘心殷、潘心员,这一个个潘姓人物在钟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连串的问号:他们在浙南的活动时间,为什么都集中在1930年到1931年?他们的名字如此接近,究竟是同人异名?还是各有其人?他们和苔山岛上的潘姓烈士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钟强同期声】 潘心元这一生活动中,一些资料反映出来,潘心元应该是他的化名,他的曾用名是比较多的,像米思元、彭清泉、潘心源和周清贤等等。在那个战争年代,为了隐蔽自己,有利工作,多些化名是很正常的。……刚才提到的这两份报告,时间上是吻合的,应该说潘心元跟潘心殷是同一个人。 
   1989年10月,钟强大胆地将自己的观点发表在《玉环史志通讯》上。这篇文章在浙江省史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1994年9月,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与台州、温州、玉环等市、县党史研究室联合成立了一个资料征编组,对潘心元在浙江期间的革命活动史实进行专题研究。 
   【钟强(时任中共玉环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同期声】 我们到过的地方很多,到过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杭州、温州这些大档案馆,同时也去过省内国民党资料保存比较多的地方档案馆,像丽水、永康等地,还到了浏阳采访,找潘心元的遗孀周坤元同志,当时还健在的,95岁。
   潘心元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富庶的地主家庭。潘家三代单传,然而潘心元并没有如家人所希望的那样“继承家业、光耀门庭”,相反却很早就走上了反封建反帝制的道路。1923年,20岁的潘心元经夏明翰、田波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曾担任过红军总前委常委、红三军代理政委、红四军政委、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是毛泽东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1930年8月,经周恩来安排,潘心元以中央巡视员身份赴浙南地区工作,9月担任红十三军政委。 
   【潘明贤(中共玉环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同期声】 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国民党疯狂地对浙南地区进行“围剿”,致使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红军战士遭受敌人杀害,包括红十三军前两任政委金贯真与陈文杰,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相继牺牲了。部队力量削弱,活动进入低潮。为挽救局面,中央派出潘心元这位资深政委,试图重组红十三军。 
   潘心元与中共浙南特委书记王国桢经过商议,决定依托红二团这支有生力量,冲破国民党的“围剿”,改变浙南地区革命斗争的被动局面。 
   11月下旬,潘心元从温州专程来到红二团驻地苔山岛。那段时间,他白天整训武装,夜里教战士和村民识字学文化。由于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岛上战士和群众都亲热地称他为“潘先生”。 
   【张文宗(苔山群众,93岁)同期声】 穿长袍的,一只手盘在屁股后。别人在说什么,他都不声响,就只是走来走去。我想:这个人怎么这样?这里以前的个把同志我熟的。我问他们,这个人是干什么的,怎么都不声响?他们说,这个是领导,潘先生。 
   据潘心元遗孀周坤元老人回忆:1930年8月,她最后一次收到潘心元的来信,称自己行踪不定,叫她暂时不要回信,此后就音讯全无。12月,甚为担忧的她按照原先在上海的地址写了一封信,不料却被退了回来。不久即传来了潘心元在温州“九江”牺牲的消息。 
   【钟强同期声】 这里有个记忆上或者是回忆上的误解,当时潘心元从苔山坐船到温州去,就是在苔山外面的九眼江换乘外塘货轮,在船上被国民党兵逮捕的,后来是在分水山牺牲的。传话人的意念是说九眼江,却把它说成温州“九江”,这跟我们整个考证结果也是吻合的。 
   1930年12月初,一个特别寒冷的日子。潘心元接到通知,前往温州参加特委会议。那天早晨,他和红二团一战士乘卷底船在九眼江换乘外塘货船赴温州。不料因人告密,两人一踏上货船,即被早已埋伏在船舱里的国民党水警队捕获,就地枪杀在九眼江对岸的芦浦分水山麓。 
   【谢良福同期声】 红二团的领导一听这个情况,非常震惊,马上派出战士,驾着船赶往分水山。一到分水山,就看到潘心元烈士的遗体。他们把遗体运回苔山,放在苔山古城址,开了一个追悼会,把遗体埋在南湾山南坡上,那个地方是苔山最高处。 
   潘心元牺牲时,年仅27岁。 
   以1932年5月“岩头事件”为标志,红十三军这支在浙南大地曾经纵横驰骋了四年的英勇队伍,终因军部及各团主要负责人相继牺牲、1500多名战士壮烈献身,以失败告终,虽有余部坚持斗争,但其番号从此在红军序列中消失了,长眠在苔山岛的潘心元也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①1932年5月23日,红一团团长雷高升及70多名红军战士在永嘉岩头东宗祠堂被国民党设计诱捕,大部分壮烈牺牲。

  1995年9月,经过整整一年的发掘和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认定,苔山顶上那座不显眼的坟茔里,安葬的正是一直下落不明的潘心元烈士。这位中共早期从事工农运动和武装斗争的重要领导人在沉寂了60多年之后,终于拨开历史的尘埃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一发现让苔山村的村民激动不已。出于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大家主动凑了3万元钱,将这座历经风雨却依然完好无损的草坟修葺一新。 
   【张米升(原苔山村村委会主任)同期声】 修好之后,我把这个墓的照片及其他资料,送到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找到潘心元儿子潘侠游。潘侠游看到烈士墓照片和资料,热泪盈眶,拉着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放。 
   1995年秋天,苔山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一直生活在湖南的潘心元的后人。在之前将近半个世纪的找寻中,他们曾辗转各地,但都因地名上的一字之差每每空手而归。周坤元老人始终坚信丈夫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身边,每逢那些特别的日子,她习惯通过深沉的诗句寄托无限的思念。 
   【字幕】    怀念潘心元 
 
    
十载夫妻九别离,匆匆来去泪沾衣。 
     布缠小脚身多苦,铁铸头颅志不移。 
     儿女务须承父志,家财切莫赖相依。 
     
喜看国运蒸腾上,告慰英灵酒一杯。
               
写于1986年清明
  
【钟强同期声】 他夫人写的诗,集中地反映了潘心元和他自己的一生,是高度的概括,像他们的家庭,潘心元又是家里的独子,后来参加革命,就把自己的生命、自家的财产全部献给了革命事业。他的革命生涯中,多次遇到生命危险。 
   1927年5月21日,湖南发生震惊全国的“马日事变”。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捕杀。事发后,潘心元因率领近万名浏阳农军围攻长沙而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 
   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潘心元曾写信给妻子:“吾有随时牺牲的可能,望汝对侠仙、侠游、侠仁吾儿,万勿使其失学,务必教其以吾志为志。”他已做好了为革命献身的准备,并希望儿女继承父业,革命到底。 
   【钟强同期声】 国民党对他悬赏、追捕,对他家里人迫害,特别是他的爱人受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潘心元也觉得自己对家庭有歉意,他几次写信给家里,要求他妻子要坚持,要挺住,要把子女教育好,要继续地走革命的道路。 
  
周坤元没有忘记丈夫的遗言,呕心沥血地将三个孩子培育成人。今天,他们带着年过九旬的老母亲的嘱托,来看望思念了几十年的父亲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无痕育柚林。 
   清港镇苔山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海边村庄,只因为潘心元长眠于此,每到清明节,前来扫墓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这位将青春与梦想、智慧与生命献给了玉环的湖南籍烈士,将永远留在玉环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