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岭抗战阵亡将士墓
中青岭岗峦耸翠,林木蔚秀,岭上有一小路,原为玉环县城通往城北的交通要道。中青岭南坡小路东侧原有四穴坟墓,被杂草覆盖,年久失修。后来,当地居民在建设中青岭乐园时,发现了这四穴坟墓,被知情老人指认为抗战阵亡将士墓,使一段尘封了多年鲜为人知的史实得以验证。
1937年11月4日,日军从赵三王棺材岙口登陆,遭抗日自卫独立中队中队长高鋆率自卫队英勇阻击,随即逃离。战斗中,抗日自卫队3人阵亡,在坎门祠堂脚将遗体收殓后,送往县城安葬在中青岭。
1945年4月8日,国民党刑警队邓班长带着警士林英穿着便衣侦察敌情,与日军哨兵发生搏斗,不料被开枪助阵的林英击中腹部,被双龙农民陈康安藏于双龙东山。由于日军搜捕邓班长和林英未果,引发火烧水孔口事件,此时正值日军在坎门天后宫召开“玉环县维持会”成立大会,因当地士绅强烈要求,日军少尉斋藤小野才下令制止。邓班长因流血过多身亡,也安葬在中青岭。
为了纪念抗战阵亡将士,1939年4月,玉环县政府在府前坦(今县政府大门口)建立了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7月7日举行揭碑典礼,定每年7月9日举行公祭。1945年10月28日,在中山林(今县委党校所在地)建忠烈祠,占地3亩,供奉20多个抗战阵亡将士灵位,供各界人士瞻仰纪念。1947年7月8日奉省令改为春秋两祭,春季3月29日,秋季9月3日。
时过境迁,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在共和国成立初期建县文化馆时被毁,忠烈祠也在建县委干校时被毁,当年浴血奋战、舍身沙场的抗战将士的归宿被冷落在杂草丛中,无人问津。
出于对抗战阵亡将士的敬重,当地居民于2002年4月将坟墓修葺一新,占地面积60平方米,保护范围200平方米,建有石坊、墓、墓碑等,并将遭毁损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修复后迁址墓地。
☆ 历史考证
不该忘却的纪念①
王克宏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一个秋雨凄迷的清晨,我借着晨练的机会,再次来到中青岭山冈上的一块墓地前,久久伫立着、徘徊着,心绪是那样迷离、复杂,又是那样苦涩、茫然。
墓地上到处烙印着时代的沧桑。宽广的坟坦早已被人们开垦种地了,一垄垄葱郁的蔬菜花果,正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尽情吮吸着滋润的乳汁。坟头是一片半人高的萋萋茅草,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这里早已成为拓荒者抛石堆草的乱石滩了。如无人指点,你根本想象不到就在这片乱石滩的底下,竟是一个个活生生人的最后归宿地。墓地的左边是一条整齐、长长的地坎,显然这是墓地用作扩充时的备用地,只因某种原因,备用地尚未被派上用场。
墓地是不久前城关西溪村民在扩建中青岭乐园的二期工程时偶然发现的。经当年曾参加过公祭追悼大会的老人指认,这墓就是65年前曾激励过一代人民族精神的抗战阵亡将士墓,这里长眠着四位曾与日寇浴血奋战、陈尸沙场的抗战勇士。
历史有时就爱开这样的玩笑。我们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玉环人,竟压根儿不知道在自己周围这块热土上,在抗日战争的残酷岁月里,曾有过这样震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这是自己的无知,还是历史的失误?
据老人们回忆,这些阵亡将士的姓名、年龄、籍贯,当年都曾刻在墓前的圹掩上。我几次从草丛中夺路前去查看,细心地一块一块地剥下圹掩上那层年代久远的苔鲜,但是始终不见一切有文字记载的痕迹。后来细加观察,原来当年的圹掩是用石灰披抹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石灰早已剥落无遗,呈现眼前的是苔鲜丛生的封圹乱石,记载文字自然销声匿迹的了。
为了追回阵亡将士的踪迹,我整整花了三天时间,去县档案馆仔细查阅当年的民国档案和县志、县政协文史资料等一切能查找的史料。但我最后都失望了,因为这些残缺的史料,没有留下阵亡将士的尊姓大名与一切生平资料,惟有查到他们有一人是位班长,姓邓,仅此而已。看来,历史只能遗憾地给他们下一个极不公正的结论:无名氏。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终于在浩瀚的史海中,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查清了这些阵亡将士参加的那场残酷战斗的全过程,出乎意料地拨开了那层积淀了整整65年的历史尘埃,使历史事件重见天日。
1937年11月4日,日军在赵三王登陆,遭玉环自卫独立中队阻击,下艇逃去。战斗中,自卫独立中队牺牲3人。
1945年4月8日,县保警队邓班长带领一名警士,在双龙水孔口侦察敌情。邓班长与日寇哨兵滚打,警士在急忙中开枪助战,不料子弹误中邓班长腹部。邓班长因流血过多身亡。
四位将士阵亡后,国民政府在中青岭择地建墓,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公祭追悼大会。县长以定邦亲自题写悼念挽联:“保国卫乡英灵不泯,仁成取义正气长存”。1938年4月,国民政府还在府前坦建立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以示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悼念;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又在中山林建忠烈祠,将四名阵亡将士及各地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灵位供奉祠内,供各界人士凭吊。忠烈祠落成那天,还特意将已逮捕归案的汉奸全部拉到现场,集体跪祭在阵亡将士灵位前……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年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在建国初建县文化馆时被毁了;忠烈祠也在建造县委干校时被毁;中青岭的抗战阵亡将士墓更因年久失修,早已成了一片荒坟野塚。
抗日战争时期,正值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之际,国难当头,两党携手,同仇敌忾,共御外辱,彪炳史册。全体抗战将士守土卫乡,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特别是阵亡将士,为国捐躯,抛尸异乡,更是名垂千古,百世流芳,后人不该忘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中青岭的抗战阵亡将士墓是我县目前发现的仅有一座。它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难得的一种历史沉淀。如果妥加修葺,并以此墓为辐射点,建一些必要的设施,在恢复原来历史面貌的同时,将当年日寇在玉环犯下的罪行录以及全县军民抗战纪实等宝贵史实,刻石立碑,陈列其中,教育后代毋忘国耻,这对全县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弘扬正气,凝聚民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尤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最后赋诗一首,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铁血男儿,忠骨难求。
为御外辱,敌忾同仇。
沙场饮血,气贯九州。
马甲裹尸,鬼泣神讴。
未捷先卒,壮志何酬?
青山有幸,玉树恭收;
历史无忌,沉冤方休。
六十寒暑,垂显风流。
日月昭昭,来者悠悠。
丹心亢节,青史永留。
①本文转载自2003年10月24日《玉环报》第6版,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