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县统计局
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科技化步伐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化功能得到增强,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重点工程和城市建设进展顺利,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实现年初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据初步统计,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3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2亿元,比上年下降2.0%;第二产业增加值42.17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0.37亿元,增长17.9%。
市场物价稳定,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居民消费心态平稳。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年末全县在岗职工人数23619人,与上年末比较增加365人,增长1.57%;年末登记失业人员810人,登记失业率3.1%,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和素质性问题较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普遍偏低;科技和管理人才紧缺;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基础设施与港口中等城市建设不相适应;利用国外资金规模偏小,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品牌极少,参与国际交换与竞争的层次不高;土地资源、水资源、资金供需矛盾突出。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以发展效益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农林牧渔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2729万元,比上年减少1.0%。
种植业结构调整较大。粮食播种面积大幅调减,蔬菜、瓜类种植规模扩大。以文旦为主的水果生产由于受上年冻害影响,减产严重。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0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54532吨 -31.8
棉 花 134吨 -38.8
油菜籽 171吨 -28.8
水 果 29238吨 -32.5
#柑 桔 20480吨 -40.5
文 旦 13989吨 -41.8
蔬 菜 57579吨 73.1
瓜 类 20388吨 80.7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抓好山地绿化的同时,注重抓好平原绿化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全年全县共造林613公顷,封山育林1963公顷,迹地更新13公顷,零星植树11.2万株,成林抚育面积481亩。森林覆盖率继续提高。
畜牧业生产有所回升。生猪、家禽出栏、存栏均有增加,肉类产量尤其是禽肉产量增长较快。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年末牲畜存栏数如下:
2000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5917吨 11.7
其中:猪肉 3385吨 1.2
禽肉 2371吨 29.8
禽 蛋 产量 2343吨 -21.3
肥猪出栏数 3.91万头 2.1
生猪存栏数 3.27万头 4.1
牛 存 栏数 890头 -5.1
羊 存 栏数 0.87万只 -5.4
家禽存栏数 108.23万只 4.2
渔业生产急需调整和优化结构,在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的同时,积极引导渔民耕海牧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促使水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全年海洋捕捞产量206483吨,比上年减少5.53%。水产养殖再上新台阶,海水养殖面积11505公顷,产量123192吨,比上年增长14.12%;淡水养殖面积964公顷,产量2628吨,减少6.14%。各类水产品产量如下:
2000年 比上年增长%
水产品总产量 333141吨 1.0
1.海水产品 329675吨 1.0
其中:鱼 类 126087吨 -5.3
虾蟹类 70644吨 -4.1
贝 类 132511吨 11.0
藻 类 433吨 58.6
2.淡水产品 3466吨 1.0
其中:河 蟹 384吨 42.8
甲 鱼 111吨 5.7
农业身缠条件继续改善。以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工638万工日,比上年增长27.6%;完成土石方570万立方米,增长31.9%;建成高标准海塘9.98千米;疏浚和整治河道42多千米;新建设的5000亩标准农田通过验收。全县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5548千瓦,其中渔业机械总动力221739千瓦;拥有农用小型拖拉机1168台,各类排灌机械3372台,机动渔船2567艘。全年农村用电量30210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5.0%;化肥施用量(折纯)4095吨,减少22.5%。
三、工业
工业经济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实施技术改造、科技开发、园区建设、名牌品牌和人才造就等方面的各项鼓励扶持政策,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非国有工业总产值145.89亿元,增长16.8%。
继续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围绕产业升级,依靠技术创新,加大技改投入,全年工业技改项目307项,完成投入6.13亿元,比上年增长5.1%。重视新产品开发,全年申报立项省级以上新产品131项,通过鉴定58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0年 比上年增长%
原 盐 30543吨 13.9
供 电 量54842万千瓦小时 27.1
自来水供应量 497万吨 21.2
水 产 加工品 53460吨 5.6
饮 料 酒 13200吨 -32.3
#啤 酒 12639吨 -33.5
饲 料 70999吨 -27.7
服 装 38万件 -65.5
布 鞋 4493万双 -20.3
皮 鞋 104万双 -52.5
家 具 9.46万件 -3.0
泵 56.18万台 12.4
缝 纫 机 21.8万架 178.5
塑 料 制 品 6.65万吨 10.1
高 压 锅 273万只 19.2
压 缩 机 63.48万台 -26.0
阀 门 6.90万吨 55.4
汽 车 配 件 527360万元 19.1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好转。根据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考核,十一项效益指标综合得分172.9分;比上年提高10.3分。具体指标为:工业产品销售率95.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2%,提高0.4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10.7%,下降1.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1.8%,提高2.4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用率4.5%,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3155元/人,下降5.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75次,加快0.2次;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95.7%,与上年持平;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11.6%,上升1.3个百分点;亏损率12.3%,上升2.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18.3%,提高6.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国有单位投资613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2%;集体单位投资72503万元,增长9.2%;城乡私人投资43097万元,增长17.2%;房地产开发投资24587万元,增长72.5%。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6251万元,增长12.9%;更新改造投资5097万元,增长320.1%。
投资结构变动较大,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社会总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947万元,增长13.6%,其中购置和更新渔船67艘,投资3000万元,占第一产业投资的20.1%;第二产业投资87933万元,增长14.4%,其中乡镇企业54701万元,占第二产业投资的62.2%;第三产业投资98655万元,增长25.8%。在第三产业中,社会服务业异军突起,完成投资10790万元,比去年增长169.2%,教育投资力度明显加快,完成投资6256万元,增长147.2%。国家、省和县重点建设项目22项,全年完成投资额39070万元。建成大麦屿3万吨级码头、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和12.46千米高标准海塘,漩门二期、里墩水库、坎门渔港、至乐清滚装轮渡码头、110KV兴港输变电工程、新县人民医院、科技文化中心、玉坎河治理及城市污水处理等项目进展顺利。
由于重点建设项目增多,施工周期拉长,引起投资效益状况欠佳。全年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新增固定资产35509万元,比上年减少9.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8.9%,江堤2.8个百分点;房屋面积竣工率42.3%,提高16.5个百分点。完成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高等院校学生席位2000个、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800个、建筑面积14600平方米,小学校学生席位3500个、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宾馆、旅馆、招待所客房180间、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0.5万吨/日。
五、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社会各种运输量完成情况如下:
2000年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153206万吨千米 84.1
公 路 48959万吨千米 3.3
水 路 104247万吨千米 190.7
客运周转量 62887万吨千米 2.0
公 路 60048万人千米 2.2
水 路 2839万人千米 -1.4
大麦屿港口吞吐量 75.00万吨 39.7
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陈屿隧道口城关接线公路工程(三潭路)已完工;大麦屿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主题工程已建成;城关车站路、双港路沥青路面工程已铺就;坎门东港隧道已通车。陈屿疏港达到已开工;至乐清滚装轮渡工程已完成进度63%。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电信计费业务总量11109万元,比上年增长9.2%;邮电计费业务总量941万元,增长25.1%。至年末,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7.65万门;城乡电话用户拥有话机182726部,增长51.9%,其中市话用户51639部,增长69.7%;农话用户131087部,增长45.9%。无线寻呼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3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47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城乡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0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县城零售额52550万元,比上年增长29.0%;县以下零售额66456万元,增长1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8391万元,比上年减少7.3%;集体经济零售额3285万元,减少38.9%;私营经济8774万元,减少8.5%;个体经济86102万元,增长32.2%;股份制经济8978万元,增长27.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7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9.4%;餐饮业零售额16545万元,增长29.4%;制造业零售额56万元,减少24.3%。
商品交易市场和商业网点日益健全。年末全县拥有商品交易市场53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4个,生产资料市场9个。全年市场成交额128142万元。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县出口产品交货总值169397万元,比上年增长54.7%。自营出口额8314万美元,增长68.0%。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8家,协议利用外资174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3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规模扩大,财政实力继续增强。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55685万元,比上年增长4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649万元,比上年增长38.2%;地方财政预算支出36116万元,增长32.3%。
金融部门继续贯彻落实中央银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金融风险监管防范,优化金融服务,保证金融业的平稳发展。年末全县行社各项存款余额37126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70922万元,增长23.6%。各项存款中,企业存款105305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7805万元,增长3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11276万元,增加29712万元,增长16.4%。行社各项贷款余额22620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52314万元,增长30.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586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49662万元,增长34.0%;中长期贷款余额30339万元,增加3623万元,增长13.6%。现金投放稳定增加。全年行社现金收入2400303万元,现金支出2589077万元,净投放现金188774万元,比上年增长15.0%。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县参加财产保险的企事业单位337户,家庭7396户;保险金额39.2亿元,保费收入3082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处理赔案2037件,支付赔偿金1501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450万元,比上年增长24.2%;赔款支出287万元,减少7.1%。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785人(含企业),其中中高级职称1796人。全年开展科研项目244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71项。申请专利受理数128项,专利授权数152项。全县共有13个项目获科技进步(星火)奖。净化集团、台州中昌水处理设备公司、冰箱压缩机厂、东方环保实业公司等4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计划总投资4850万元的县科技文化中心全面开工建设。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现有普通中学29所,农业、职业中学7所,小学73所、幼儿园82所。设有浙江江南理工专科学院1所,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玉环分校1所,成人中学1所,成人初等学校12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25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26人,农、职业中学专任教师282人,小学专任教师123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5166人,比上年增加10.4%;普通初中在校生21129人,减少2.2%;农、职业中学在校生3644人,增加4.3%;小学在校生24044人,减少10.0%;教学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共有1097名学生高考上省线,845人被全国各高等院校录取。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9.38%,巩固率99.48%。教育投入增加,教学条件继续改善。陈屿中心小学综合楼、坎门中心小学综合楼、实验中学教学楼、县职教中心综合楼二期工程等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全县共有电影放映队33个,全年放映电影640场次,观众8.7万人次。县越剧团1个,演职员42人,全年演出249场次,观众24.9万人次。民间职业剧团9个,群众业余演出团20个。全年举办各种展览43个,组织各种文艺活动123次。县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9.32万册,全年借阅图书6.5万人次,书刊外借3万册次。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37个,病床559张,卫生技术人员993人,其中,中医师39人,西医师237人,护师240人,中西医师12人,药剂人员149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年举办各种运动会5次,参加运动员达到1800人次。设有少体校1个,在校学生100人。全县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人数44706人,达标率98.5%。在参加省、市各项比赛中,玉环县运动员共获得金牌28枚、银牌22枚、铜牌17枚。
九、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全年全县职工工资总额32310万元,职工平均工资13693元,比上年增加1727元,增长14.4%;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2029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977元,比上年增长13.7%。农渔民人均所得5723元,比上年增加463元,增长8.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全县新建住宅110.7万平方米,人均新增住宅面积2.85平方米。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达34.57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国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50张,在院40人;集体敬老院18个,床位320张,收养190人;民办福利机构2个,床位150张,收养140人。定期救济精简退职老职工175人;农村集体供养五保户152人;临时救济1380人。享受伤残抚恤金23人,定期抚恤金39人,优待总金额达268万元。实行农村最低生活水平保障制度,发放救济资金155万元。发展开办福利工厂70个,安排残疾职工734人。
计划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年计划生育率98.25%,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一孩率81.03%,提高0.64个百分点;晚婚率73.72%,降低13.35个百分点;晚育率88.88%,提高0.52个百分点。
—————————————————
注: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指标按现行价,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口数据待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