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县统计局
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10年3月5日)
2009年是玉环经济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经受严峻考验、稳步推进的一年。在玉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信心,团结进取,求真务实,迎难而上,认真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困境中求突破,在机遇中求发展,保持全县经济平稳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
一、综合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全年经济运行呈现逐季增速回升、效益向好、结构推进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测算,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243.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38亿元,比上年减少0.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1.91亿元,减少3.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5.04亿元,增长9.2%。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为46787人,其中在岗职工人数45724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85人,帮助1528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39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基数归零、动态归零”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构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全年共有5081名就业困难人员获得技能培训补贴254.4万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年累计21242人经过培训领取职业资格证书,其中达到初级工17224人、中级工2533人、高级工1287人、技师198人。全力维护企业劳动关系。及时查处932件拖欠工资案件,为3324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172万元;有效解决22起企业主欠薪逃匿案件。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够强。民间投资还没有好转迹象,制造业投资还处于低迷状态。二是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企业景气调查资料显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设备利用率较低,企业资金链问题及潜在的金融风险增加。三是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难以乐观。全球经济复苏曲折艰难,国际贸易磨擦明显增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四是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大。
二、农业
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以培育规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做强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27家。2009年累计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20家,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分别为17个、8个和5个。全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6.38亿元,比上年减少0.6%。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优质特色水果和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291公顷,比上年下降2.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968公顷,减少6.1%;蔬菜播种面积4026公顷,比上年下降2.3%;果用瓜697公顷,比上年增长2.8%;花卉苗木80公顷,增长35.6%。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9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27995吨 -11.0
棉 花 286吨 79.8
油菜籽 270吨 17.9
水 果 49061吨 -17.2
其中:文旦 10787吨 -50.3
蔬 菜 114127吨 -5.5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2009年,全县造林面积399公顷,低产林改造802公顷,零星植树5万株,育苗面积17公顷,当年苗木产量19.8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7.2%。
畜牧业生产有所滑坡。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年末牲畜存栏数如下:
2009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5975吨 -0.4
其中:猪肉 3034吨 -10.9
禽肉 2697吨 12.2
禽 蛋 产量 1435吨 -12.7
肥猪出栏数 4.13万头 8.6
生猪存栏数 3.06万头 2.7
牛 存 栏数 633头 5.5
羊 存 栏数 0.44万只 -18.5
家禽存栏数 87.4万只 -17.0
渔业生产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至年末全县海洋捕捞生产船只1102艘,比上年减少169艘;海洋捕捞专业劳力8378人,比上年减少10人。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60443吨,比上年减少3.9%。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71272吨,比上年减少4.1%。养殖业发展空间缩小,但养殖水平提高使产量基本保持不变。海水养殖面积6779公顷,比上年减少6.7%,产量86741吨,减少0.1%;淡水养殖面积656公顷,比上年减少20.9%,产量2209吨,减少13.2%。各类水产品产量如下:
2009年 比上年增长%
水产品总产量 260443吨 -3.9
1.海水产品 258013吨 -3.9
其中:鱼 类 105630吨 -2.7
甲壳类 59801吨 -4.1
头足类 12871吨 -15.7
贝 类 71849吨 -8.5
藻 类 5244吨 446.8
2.淡水产品 2430吨 -9.8
鱼 类 1973吨 -11.3
虾 蟹 234吨 -3.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大力开展标准农田建设、水库保安维护除险加固和河塘、河道修整治理工作。2009年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3.58亿元,其中漩门三期围垦工程投入2.3亿元,境外引水工程1550万元,防洪工程2625万元,农村饮用水工程改造2300万元。除险加固水库4座,山塘维修18座;疏浚和整治河道24.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公顷。本年灌溉面积为5760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4300公顷。全县年末共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2万千瓦,渔业机械总动力18.76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90000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9%;化肥施用量(折纯)2983吨,比上年减少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尽力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工业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3.24亿元,比上年减少2.1%。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已严重影响到全县的实体经济。2009年是玉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业首次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据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72.75亿元,比上年减少8.2%。从全县工业的主导产业来看,其中以阀门为主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39.16亿元,比上年减少24.5%;以汽摩配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为92.70亿元,比上年仅增长1.1%,其它主要行业生产增幅回落也较为明显。国有及500万元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9年 比上年增长%
水 泥 24.24万吨 -13.9
供 电 量 255964万千瓦小时7.8
饮 料 酒 58340千升 236.1
眼 镜 303.7万付 -34.4
家 具 209.1万件 -27.5
缝 纫 机 33.82万架 -26.7
塑 料 制 品 4.55万吨 135.1
金属切削机床 13430台 29.6
金属数控机床 6920台 34.9
铜 材 加 工 42408吨 27.1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略有上升。根据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考核,十一项效益指标综合得分185.4分,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加6.0分。从具体指标情况看,有六项指标好于上年,其中:资产保值增值率110.48%,提高1.38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4.29%,上升0.67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79.78千元/人,提高1.93%;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98.92%,上升0.2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12.53%,上升3.17个百分点;亏损率8.75%,下降5.23个百分点。五项指标比上年更差,其中:总资产贡献率8.85%,降低2.1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1.94%,提高0.72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65次,降低0.41次;工业产品销售率96.64%,降低0.96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8.43%,上升39.01个百分点。
建筑业得到发展。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1亿元,比上年减少15.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05亿元,下降23.5%。建筑施工面积79.81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39.5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1789万元,比去年下降15.7%。其中工业性投资222348万元,下降29.4%。全部限额上项目完成投资414722万元,下降20.8%,在全部限额上项目完成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104113万元,下降21.6%;房地产开发投资为82922万元,下降8.1%。全部限额下投资107067万元,增长12.3%,其中城镇投资9095万元,下降9.7%,农村非农户投资35880万元,增长18.3%。
省市重点建设项目12项,完成投资10058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9.3%。新开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1.05亿元的陈屿第二隧道及接线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深浦隧道及接线工程基本完工;漩门三期围垦工程项目、漩门工业城基础设施工程、五门工业区(滨港工业城)基础设施工程等9个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全年限额上投资新增固定资产282428万元,比上年下降21.9%。完成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新扩建公路19.3公里;新增铜冶炼生产能力50吨/年;新建桥梁1座,长529米;新建隧道2座。
五、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大麦屿港被增设为独立的对台直航港区,年内实现对台海上货运直航和海上客运直航,已逐渐常态化。2009年末全社会拥有运输汽车46187辆,比上年增长35.2%。拥有机动运输船238艘,比上年增加10艘,其中客船10艘,载客量1316客位;货船228艘,总吨位200256吨。客货运输量完成情况如下:
2009年 比上年增长%
货 运 量 1512万吨 8.0
公 路 575万吨 -11.8
水 路 937万吨 25.3
货物周转量 980068万吨公里 12.6
公 路 43036万吨公里-14.0
水 路 937032万吨公里 14.2
客 运 量 3202万人 34.5
公 路 3017万人 35.4
水 路 185万人 21.7
旅客周转量 105682万人公里 29.7
公 路 104595万人公里 29.7
水 路 1087万人公里 29.9
港口吞吐量 2119万吨 24.6
其中:大麦屿港 1910万吨 20.4
集装箱 44万吨 305.2
全力加快建设进度,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环岛北路一期已竣工投运,深浦隧道贯通,绕城公路一标路基、桥梁工程完成,10公里县道沥青路面改造已完成,76省道复线南延至大麦屿工程、温岭至大麦屿疏港综合接线工程、西青岭第二隧道及接线工程完成工可报告,乐清湾跨海大桥玉环境内勘探全面完成,纬一路和陈屿第二隧道建设加快推进。年末公路通车里程为562公里。
邮电通讯业发展较快。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78965万元,增长3.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72896万元,增长3.4%;邮政业务总量6069万元,增长13.9%。至年末,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30.51万门,减少6.1%;固定电话用户数23.51万户,减少8.7%,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1.09万户,增长4.5%。移动电话用户65.47万户,比上年增长0.6%。国际互联网用户9.15万户,增长8.4%,其中宽带用户8.48万户,增长18.5%。全县电话主线普及率达57线/百人。
旅游业稳步发展。我县以打造“中国休闲渔都”品牌为主线,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开展宣传促销,努力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7.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41亿元,增长7.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56.23万人次,增长1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11亿元,增长10.2%;接待入境游客16909人次,减少30.0%,旅游创汇434.44万美元,减少60.0%。今年积极推进对台海上直航旅游组客,成功组织6批1500多人次赴台旅游。全县共有旅行社14家;旅游星级(涉外)宾馆7家。全年累计投入旅游开发建设资金1.81亿元,其中投入旅游景区开发资金2395万元,新建星级饭店投入资金1.41亿元。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708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县城零售额440913万元,增长13.2%;县以下零售额2477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53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5096万元,增长19.8%。
商品交易市场和商业网点日益完善。2009年末全县拥有商品交易市场54个,其中消费品市场50个,生产资料市场4个。全年市场成交额23.76亿元。杭州大厦、苏宁电器进驻玉环,和天下大酒店等相继开业,商业设施和购物环境得到不断完善。
对外经济贸易出现回落。全县出口产品交货总值159.06亿元,比上年减少23.7%。自营进出口额20.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2.9%,其中自营出口额19.58亿美元,同比减少23.3%,总量仍居全市首位。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65家,累计达1323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889家,比上年增70家。利用外资保持一定增长,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家,协议利用外资4042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8.0%,实际利用外资40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规模扩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370059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568万元,比上年增长4.6%;上交中央四税204491万元,比上年增长3.2%。地方财政预算支出191298万元,增长4.3%。
金融业务继续发展,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全县行社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451394万元,比上年增加528222万元,增长29.2%。存款中,企业存款636202万元,比上年增加142272万元,增长3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63253万元,增加224265万元,增长22.0%。行社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519352万元,比上年增加669633万元,增长39.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82078万元,比上年增加454335万元,增长44.3%;中长期贷款余额1013714万元,增加250648万元,增长32.9%。年底企业出口强势回升,贸易融资增加。外币存款余额3568万美元,比上年减少7.0%,贷款余额9955万美元,同比增加72.0%。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开发能力显著增强。截止2009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341人(未含乡镇企业),其中中高级职称有3686人。当年全县科技投入达6.07亿元,其中科技研发经费投入3.38亿元。成功举办第四届玉环科技活动周。全县共有900多家企业1390多人次与全国29所高校院所的158位专家教授开展面对面的项目洽谈和咨询。达成科技合作项目和意向项目共95项(含创新载体5项),当场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8项和人才项目3项,合同金额达9716万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分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全年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共10家,其中认定组建省级2家、市级6家。组建省级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家,市级认定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2家,组建3家,新增县级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8家。全年我县累计专利申请量达1428件;新增专利授权1331件,其中实用新型399件,外观设计849件,发明专利83件。发明专利授权数居全市第一位,同比增长38.3%。每万人专利授权量达32件。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现有普通中学22所,中等职业学校9所,小学39所、幼儿园199所。设有浙江江南理工专科学院1个,浙江电大玉环学院1个。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55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56人,小学专任教师146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4680人,比上年减少3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3735人,减少34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147人,增加395人;小学在校生30765人,减少218人。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初升高比例达98.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达78.3%,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重点率达8.2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学条件继续改善。2009年全县新建中小学校舍13347平方米。教育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至年末全县中小学拥有实验室17018平方米,语音室1777平方米,图书室9097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面积29.8万平方米;配备计算机4718台,图书151.21万册。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共举办了文化活动78场。全县有县越剧团一个,演职员42人,全年演出60场次,观众1万人次,足迹遍及周边县市的各个角落。县文化馆1个,组织各种文艺活动62次,举办训练班50次,培训2030人次;县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16.37万册(件),当年新购图书1.03万册;全年借阅图书15.0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28.6万册次。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有医院、卫生院14个,病床1203张,卫生技术人员2257人,其中:医生783人,注册护士815人。全面完成农村改厕工作,农村卫生条件得到一定改观。当年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达230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472万元。当年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2.1万人,年末累计达到36.8万人,安全饮水率达89.5%。新型合作医疗逐步推进。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1.9万人,12101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82541人参加了少年儿童医疗保险。
体育事业取得辉煌成绩。我县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2009年我县成功举办2009安踏全国男子排球大奖赛(第五站)、第十六届全国沿海部分城市门球联谊赛、两岸女子篮球邀请赛等大型体育活动12次。竞技体育成绩创新高。在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我县7名运动员参加了皮划艇、赛艇、帆船、女篮、游泳等项目比赛,获1金1银1铜,参赛人数、参赛项目和获奖牌数都创历史新高,奖牌数和总分位居全市首位。参加第十六届全国沿海部分城市门球联谊赛,我县获得第一名;我县桥牌运动员代表浙江竞帆队参加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总决赛荣获冠军;参加全市体育系统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县地掷球队荣获市赛第一名,实现“三连冠”;正一跆拳道俱乐部参加全国第二届国技跆拳道大赛获2金3银。据统计,2009年,我县在各项省级比赛中获10金9银11铜。我县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首家县级集体育科研与体质检测为一体的科研机构——玉环县国民体质监测与体育科研中心。成功举办县首届农民暨新玉环人运动会、县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谱写我县体育运动新篇章。
九、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414664人,比上年末增加3639人,其中非农人口192562人,比上年末增加2502人。全年共出生4631人,出生率11.2‰,死亡2337人,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5.5‰,比上年下降0.2‰。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截止年底,按台州市政府最新计算办法,我县社会保险覆盖率为56.55%;养老保险覆盖率为39.45%,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3.8%,工伤保险覆盖率为63.58%。2009年,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661人,新增参保9665人;共有57662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7021人;共有31699人参加生育保险,新增参保7451人;共有185387参加工伤保险,新增参保3341人。全县共有2546人参加或参照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192元,比上年增加934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54元,比上年增加1107元,增长4.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0%,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2%,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848,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2920。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国有社会福利院1个,老人公寓床位230张、在院79人,儿童部床位50张、在院13人,寄养儿童3人;集体办农村敬老院11个,床位410张,收养221人;民办福利机构10个,床位1115张,收养975人。定期补助优抚对象1049人;民政部门对农村医疗救助5339人次,其中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564人次,对城镇居民医疗救助703人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412户,受保592人;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家庭2756户,受保4161人,支付保障资金1077万元。在办福利工厂65个,安排残疾职工1647人。
十、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
全社会用电量25.6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其中工业用电量19.81亿千瓦时,增长7.3%;居民生活用电量4.13亿千瓦时,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0.623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8%。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县拥有工业废水治理设施231套,处理能力1.54万吨/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3.0%。工业废气治理设施124套,处理能力1336万标立方米/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1.1%。建有污水处理厂一座,日设计处理能力6万吨,全年污水处理量为710万吨;废水处理设施3套,年废水处理量13.02万吨。滨港工业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基本完工进入试运行。漩门工业城污水预处理中心已动工建设。芳杜水库污水处理厂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行。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09年检查企业1325家次,挂牌督办案件1起,作出行政处罚105起,共征收排污费719.08万元,排污申报1053家。2009年来共获得全县7个地表水常规监测站位和8个饮用水源地监测数据4500多个,取得大气降水监测数据85个,噪声监测数据1145个。完成全县农村饮用水源地调查及水质监测工作。2009年全县共有24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并通过审核验收通过,其中玉环华能电厂和清港电镀厂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6.88%,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为27.3%(不含华能电厂)。全县已建成公园3个,面积46公顷,拥有园林绿地面积182公顷。
—————————————————
注:①公报中部分数据采用预计数。②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