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古名木榴屿,历史悠久,早在东晋前期便已开发。玉环名称由来如何?含义何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所谓“地理说”称:“周五百余里,上有流水, 洁白如玉,因以为名。”又所谓“遗环说”称:“宋高宗南渡,遗环于此,故名。”还有所谓“贵妃说”、“音情说”等等。《玉环史志通讯》也曾先后刊载了金新寿,洪坦、王禾文等同志的文章,展开了讨论。对以上诸同志的论说和见解,我曾在台州报发表拙见,故此不再赘述,现我想以“形貌说”聊奉一已之见,以供读者讨论。
《温州府志》与《台州府志》记载:“玉环山一名木榴屿,避钱王讳,故名。”点出了木榴屿更名的朝代和原因,字简意明,切中要害。钱镠于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被封为吴越王,建吴越国,都城设杭州。此年三月命其子钱傅瓘领兵进驻温州,称刺史。《十国春秋·吴越》称:为避吴越王钱镠讳,改苏州虎镠称浒墅,改石榴称金櫻,改留住称驻下,改刘氏称金氏,改留氏称田氏;又以避后梁太祖之父朱诚讳,改乐成称乐清。更改地名较多,但未逐一注明。木榴就是石榴,石榴既已更名,木榴怎能放过?木榴屿更名玉环岛当在吴越建国初期,距今1080余年了,南宋状元乐清王十朋《次韵宝印叔观海》诗云:“榴屿何年改玉环,望中犹是旧青山。遗民不记当年事,唯有潮声日往还。”作者原著:“木榴屿一名玉环屿,俗传避钱王讳,故改名玉环。”可为印证。
何以改名玉环,而不恢复旧称地肺?我认为,吴越之老人们对地肺山之名,或有点陌生,或未引起重视,或以其名不雅,故未恢复此旧称。古玉环岛孤悬海外,四面环水,地形状貌近似圆形,往昔以其似肺脏,附着于地表,随着波浪翻滚,而呈起伏沉浮状,犹如肺在跳动,故称地肺山。其后有木榴屿之名,或以岛上盛产木榴,但无典籍记载;故窃拟亦以地形状若木榴果而得名。犹如鸡冠山状如鸡冠,冲担屿状如一条冲担(扁担),大麦屿、小麦屿形小而状如麦粒,均以岛屿地形状貌得名。
同治间增补乾隆《温州府志》和《玉环厅志》均记载:玉环山“状如玉环,形势回旋。”均以“玉环”来形象比喻玉环岛近似圆形之地形状貌;且岛内群山环抱,其山形地势呈起伏回旋之状。乾隆《温州府志》载雍正庚戌科进士路觐《玉环山歌》有诗句:“沫激涡旋喷复咽,玉环(按玉环厅志作“玉盘”)抛落还珍惜。”说的是:大海波涛汹涌,旋涡喷咽,玉环岛好象一个大“玉环”,抱落大海中,令人珍惜。此“玉环”指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非指贵妃杨玉环。吴越之老为避钱镠讳,而要将木榴屿更名,宜木榴屿状如“玉环”,出于雅化而定美称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