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心元,湖南浏阳人,1903年生,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曾任中共浏阳县委书记、红军总前委常委、红三军代政委等职。1930年受中央指派,到浙南任红十三军政委。12月牺牲在玉环县,遗体埋在苔山岛上。由于种种原因,红十三军的革命战斗业绩被湮没50多年鲜为人知,潘心元烈士的骸骨埋在苔山岛,也是在65年后的1995年才被认定。是怎样发现、调查考证,到最后认定的?得从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工作说起。
1980年冬,按中共中央部署,省、地、县各级都建立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机构。11月,台州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建立,下设办公室(简称党史办),从地委办公室、地委宣传部、地委党校、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各抽一人到党史办工作。我是从宣传部抽来的。我们当时的任务是:“抢救活资料”、“挖掘死资料”,就是走访解放前参加革命活动的老同志,记录下他们留在脑子里的历史资料,并动员他们提供尚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字资料,同时到各级档案馆查阅摘抄历史资料。当时的台州地专机关,因经过多次撤并、重建,存在的历史档案很少,中共地方党史资料可以说是“一字无存”。我们几个人都是解放后参加工作,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共党史,对地方党史脑里也是空白的。我们就此“白手起家”,联系各县党史办的同志,大家分工协作,到省里,到宁波、温州、丽水等地区党史办、档案馆,在他们的档案史料中找台州的史料,从“死资料”中发现“活资料”的线索,在走访老同志中又扩大线索。如此“抢”“挖”了几年,收集到一大批资料。
从这些资料中发现,1929年至1931年,在浙南地区,包括台州、温州、丽水和金华部分县,存在一个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党和军队组织系统。党的组织机构,有中共浙南特委,台州、温州、永康三个中心县委及下属各县、区委;有党、政、军、工、农合并组建的以领导武装暴动为主要任务的浙南总行动委员会及各县的行动委员会;武装组织领导机构,有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及下属的第一、二、三3个团(师)及下属的大队、中队、直属队等组织领导系统。他们在党中央直接指导下,开展了英勇卓绝的武装斗争,大小战斗数百次。由于主客观种种原因,武装斗争严重受挫,团以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在战斗中牺牲了,失散的红军战士被国民党当局和地方土豪说成“土匪”,有的被关进监狱,有的散隐在外地。解放后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些红军战士仍被作为“土匪”看待。红十三军的革命战斗业绩被湮没了半个世纪。
浙南中共党组织和红十三军史料发掘出来后,引起各级领导机关的关注。《解放军报》分两期连载作了大幅报导。1985年开始,由浙江省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浙江省档案馆、温州市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三家联合组织编辑班子,着手整理编辑《浙南红十三军史料》。我和温岭党史办李一鸣同志也参加了一段时间编辑工作。我们住在温州市委党校,由温州市党史办章景濂同志主持,具体做资料的整理编辑工作。为核实立准资料,我们还先后到温州市郊、永嘉、乐清、永康、玉环、温岭、天台等地方实地走访考察,深挖资料。在温岭档案馆旧政权档案中,找到一个卷宗全是中共浙南特委和红十三军往来的文件,其中有浙南总行动委员会文件,从中可以看出行动委员会的建立时间和结束时间。这套档案在中央和省档案馆里还没有发现,很有历史价值,我们把它全收集进来了。但是,有一些人物和事件在已收集的资料中隐隐约约,一时无法搞清。如:潘心殷、潘心元是否同一个人,是哪里人,在中共浙南特委、红十三军中任什么职务?由于人力和时间的限制,我们没有作更广泛、深入的调查。有些资料就没有收编入册。
1986年9月,编成《浙南红十三军史料》(讨论稿),打印成上、中、下三册,共约30万字,上报审查。经过省和中央有关部门审查、修改定稿,把书名改为《红十三军与浙南特委》,于1987年11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我自己参与编辑的书正式出版了,感到高兴。从头至尾通读了一遍,除了看出几个错字以外,我思想上又产生了一个疙瘩:有三个姓潘的重要人物因资料不完整没有编入。
第一个是:1931年5月17日,中共温州中心县委书记王国桢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同志被屠杀了700余人。我们最坚决的干部如王金娒、金贯真、金缄三、柴水香、潘心殷等,均于此时牺牲了。”我们在书中《人物简介》部分,共收编了29个人物,王金娒、金贯真、金缄三、柴水香4人被收编了,唯独潘心殷没有编入。在700多被屠杀的同志中,特别提出“最坚决的”五人之一,肯定是位重要领导人。他是哪里人?哪一年出生?在红十三军中任什么职务?找不到资料,没有编入。
第二个是:1930年9月24日向东方局写了《关于浙南党务军事及工作困难情况》报告的潘心元。他在报告中说“到过瑞安、温州、海门三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及其乡村……”但是在我们已收集的浙南历史文件和民间调查中都没有提到潘心元这个名字。潘心元是党中央早就认定的革命烈士,《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共党史简明词典》等书中都有他的名,说他“1931年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1931年8月在浙江省温州市被捕牺牲”。这些说法与我们调查的史料对不上号,那么向东方局报告浙南工作情况的是不是另有一个“潘心元”,因事实不明,讲不清楚,《人物简介》中没有将他收录,他向东方局报告之事也没被收编入册。这等于我们“抹掉了”他在浙南革命活动的史实。作为地方党史工作者,是不应该的。
第三个是:玉环苔山岛当年参加红十三军革命活动的老人强烈要求我们调查清楚的“潘先生”。为征集研究中共台州中心县委及红十三军的史料,我三次去过苔山岛。第一次去的时候,当年见过“潘先生”的老人还有6位,当我第三次与《台州日报》记者小赵一起去苔山时,曾见过“潘先生”的只有年已90的一位老人了。据这些老人介绍,当年的苔山,是四周都是水的海岛,红十三军领导人潘先生、张先生他们常在这里开会商讨工作。张先生(即是天台籍杨敬夑)的话好懂,潘先生的话听不大懂,据说是湖南人。他们回忆说,当时苔山岛四周停着18条船,每条船都有人守着,平时为红军放哨,防敌人来犯,并随时由红军调用。他们还讲了潘先生牺牲后,红军如何冒险运回尸体,如何开追悼会,如何选墓地安葬等经过。50多年来,墓周边的土地已被开垦种上农作物了,潘先生的坟墓按原样保留着。我每次去苔山,当地老人都强烈要求:“你们是做党史调查工作的,一定要把潘先生的事调查清楚。”每次我都答应了。
《红十三军与浙南特委》史料成书出版了,被湮没半个世纪鲜为人知的红十三军斗争业绩显现在世人面前,牺牲的红军战士很大一部分经民政部门调查核实定位革命烈士,原来被作为“土匪”看待的红军战士恢复了名誉;活着的红军战士经民政部门审查核准,定为“失散红军”,给予优待。台州民政局局长陈必玉同志亲口对我说,全地区认定为“失散红军”的有108位老人。当时我高兴地说:“他们可称是当代的一百零八将。”可是,三位姓潘的红十三军重要领导人的案在我心里还悬着。
1990年,我已到退休年龄了。当时,还集中精力做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我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调查“三潘”的事了。如果就此抛开不管,作为地方党史工作者,于心有愧。我得把自己研究的一些想法写成资料留下来,让别人继续调查研究。于是,我与玉环县党史办钟强同志联系,请他再提供他们征集到的有关红十三军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由我执笔起草,写成《红十三军重要人物潘心元考证》一文,刊印在《台州党史通讯》总第16期上。我们的结论是:“潘心殷即是潘心元……任红十三军政治委员……在乐清湾……遭杀害……苔山岛上那座无名烈士草坟就是他的坟墓。”当然,我们结论也留有余地,文章最后一段说:“退一步讲,即使苔山岛这座草坟里埋的不是潘心元烈士的骸骨,那么潘心元烈士的骸骨落在浙南什么地方?苔山草坟下埋的又是哪位红十三军战士?也得进一步调查考证清楚。”此文一出,引起多方关注。温州市党史办编印的内部刊物全文作了转载;温岭坞根红十三军烈士陵园把这篇文章放在陈列室里展出;《浙江党史》1991年第1期也作了转载,在转载时除了对文字作了调整修改外,还删去了第四部分,这就明白地告诉我们:《浙江党史》编辑同志同意我们“潘心殷即是潘心元”、“职务是红十三军政治委员”的结论,对于潘心元牺牲在乐清湾、骸骨埋在苔山岛的结论“尚待进一步调查考证”。
1994年,徐君夫同志调任中共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我又把潘心元的“悬案”向他作了汇报。他很重视,向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作了汇报,提出进一步调查潘心元的建议。当年9月,由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牵头,联合台州、温州及玉环等市、县党史研究室,组成“潘心元在浙江革命活动资料征编组”,对潘心元在浙江期间的任职和牺牲问题进行了调查考证。同年11月,徐君夫、钟强两同志到湖南访问了已是95岁高龄的潘心元烈士遗孀周坤元老人。据她回忆,她最后一封信是由上海大东书局“王一鸣”转交的。后来听说心元牺牲了,地点在浙江温州“九江”。徐君夫同志调查回来后,向我介绍了与周坤元老人谈话的内容,使我兴奋,因这里的“王一鸣”“九江”几个字,字字值千金,理由是:
王一鸣,原名金国祥,曾用名金学祥、金雪鸥,化名兰尘侣、王一鸣、王文、王正鸣等,玉环楚门人,1925年在温州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入上海艺术大学读书,与上海党组织接上关系。1930年在上海参加中共中央高级干部训练班学习,常往返于上海与浙南之间,3月参加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的筹建工作。8月与潘心元、严朴三人一起从上海到浙南,11月任中共台州中心县委书记,后又多次去上海向党中央机关汇报工作。由此可见,他与潘心元的关系不是一般关系。潘心元的家信由他转交是完全可信的。
“九江”是“九眼江”的缩语,不论是普通话还是本地土话,“九眼江”三字讲快一点,别人听成“九江”两字。苔山岛老人回忆说潘先生被捕的地方更加具体,是“九眼江的双条浦江面上”。这是乐清湾靠玉环岛一边的一个小地名,外地人不知道,地图上也找不到,从来没有到过浙江的周坤元老人能说出这个地名,信息来源可能出于金国祥(即王一鸣)。这与《党史人物传》上说潘心元牺牲在“浙江温州”也是符合的,因当年的玉环县属于温州地区。
史实搞清楚后,潘心元在浙江革命活动资料征编组又与《中共党史人物传·潘心元》作者交换了意见,他们也完全同意浙江调查的结论。1995年9月18日,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向省委作了报告。省委副书记刘枫同志批示:“同意党史研究室的意见。”
潘心元烈士的牺牲地及骸骨埋葬地查清楚了,我们党史工作者放下了“悬心”,保护烈士墓65年的苔山村民众更加欣喜,在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筹资数万元修好烈士墓和纪念亭。1997年,该墓区被玉环县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中共玉环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辑《潘心元资料专集》,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2008年清明节前夕,潘心元烈士纪念馆开工奠基仪式在苔山举行。潘心元烈士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台州人民。
(来源:《台州党史》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