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姬宗为玉环文旦引种人已无可非议,但对引种的时间众说纷纭,至今尚争论不休。作为史志工作者,我非常感谢大家对玉环文旦历史的关心,但单凭主观臆断的唇枪舌战是毫无意义的,应尊重史实。为了杜绝以讹传讹的现象继续发生,请对玉环文旦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与我一同翻阅相关史料,进行分析比对,看看谁说得在理。
一
玉环文旦起源按理说山外张韩氏宗族传述最有权威性,但后人发现韩氏宗族传述有许多与史实不符的疑点,于是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加以猜测,派生出多种不同的结论,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说清同治五年(1866年)传入。1982年《浙江柑桔》所载《楚门文旦简介》:“楚门文旦原种是福建省漳州地区厦门文旦,1866年引入浙江玉环县楚门栽培。”是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楚门文旦品质鉴评书》简要说明中也说是“1866年从福建引入”。1984年11月9日《台州报》所载《玉环何来文旦》:“我幼年时,祖辈是这样告诉我的:在前清,我的太祖父韩姬宗进士及第,朝廷封官江西。公元1866年,太祖母随太祖父由江西返家,途经安徽九华山太祖母朝山进香,遇上几位远道妇女带来水果供品,供后分食香客,因其脆嫩清香,众以为瑶池仙果。及询问,乃知厦门文旦。太祖母拾得种子一把,带回楚门山涯疆播种。”1988年7月5日《中国商业报》所载《楚门文旦》步其后尘:“前清时,玉环县韩姬宗进士及第,朝廷封官江西。公元1866年,他偕同爱妻返乡省亲,途经安徽九华山进香……韩氏夫人挑选了7颗种子带回故乡玉环县楚门龙岩乡播种。”显然,这种说法来源于山外张韩氏家族后人的传述。
其疑点有:韩姬宗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42岁时选送岁贡,何曾进士及第?韩姬宗于光绪元年(1875年)44岁时由浙江巡抚杨昌濬题保孝廉方正,经吏部考察签分江西,还是个候补知县,何曾于1866年前封官江西?韩姬宗先后娶过四位夫人,随太祖父由江西返家的太祖母是谁?从江西返回浙江为什么要绕道安徽九华山?
二说清光绪元年(1875年)传入。2001年7月《玉环文史资料(水果专辑)》所载王茂世《楚门文旦传引史考》得出三个结论:以对山外张文旦古树树龄估测和韩姬宗在江西任职时间为佐证,否定文旦种子传入时间在同治年间或1866年,认为应在光绪初年(1875年);否定韩姬宗携妻从江西返回玉环故里时绕道至安徽九华山,认为应是江西庐山;认为与韩姬宗一同返回故里的是三妻李氏或侧室徐氏,李氏可能性较大。2010年9月,龙溪乡人民政府在山外张韩家大院所树的“文旦始祖地”碑文载:“清光绪年间(1875年),山外张韩姬宗经廷试以候补知县签分江西广信府兴安县,同年携妻清港芳杜李氏由江西返乡省亲,途经安徽九华山朝山进香。偶遇福建信女,分食其供佛后的福建文旦。因其味鲜质脆,清甜爽口,李氏遂留种子带回山外张播种,成活数株,分植于韩家大院,经荷锄细耕,遂成果园。因水土适宜,口味比原生果更佳,韩家常以文旦待客。后由亲戚乡邻引种,与土栾、玉橙等嫁接选育,代代繁衍,品种渐臻优良,遂成柚类珍品。”
其疑点有:“清光绪年间”怎么确定是1875年?韩姬宗于光绪元年(1875年)以岁贡身份保举孝廉方正,何曾经过廷试?韩姬宗在何种情况下、何时授江西广信府兴安县(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知县?
三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传入。1994年版《玉环县志·人物》记载:“(韩姬宗)二十三年告老归乡。韩氏是玉环名果‘楚门文旦’(玉环柚)引种人。相传韩偕妻(侧室)徐氏由江西返乡途中,遇一福建香客,将其供佛后分食得到的文旦种子13粒带回播种,成活3株,即楚门文旦之原始实生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嘉励(山外张韩伟外甥)所撰《玉环文旦》,引经据典,得出结论:“引种文旦的功臣,应是韩姬宗在江西所纳的侧室徐氏。据网络上流传的《温州大事记》,将文旦传入玉环,系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年,韩姬宗结束宦游江西的生涯,偕侧室徐氏,返乡途中,遇福建香客,将其供佛后的文旦种子,带回家乡。此说虽然不知出处,但可能更加接近事实。”
二
我们先不要急于下结论,先看一下相关家谱、墓碑和史料的记载。
郑嘉励查过1949年编修的《楚门韩氏宗谱》,由《敕授承德郎韩大令溥城姻翁老先生传》及世系表得出结论:韩姬宗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卒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光绪纪元(1875年)应征孝廉方正,廷试以候补知县签分江西,历任赣州府总厘卡,淮盐总局提调督销吉安府盐卡、泰和县缉私盐卡、解饷、修堤等职。因为办事精明,上游器重,特授广信府兴安县知县。另见清傅钟麟所撰《溥城韩公七旬寿序》:乙未(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握篆兴安,取士礼贤,兴利除弊,卓卓著有政声。……迨丁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解组归田,遂徜徉物外。韩姬宗先后娶过四位太太,原配林氏卒于道光己酉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继配薛氏卒于咸丰辛亥年(咸丰元年,1851年),三娶芳杜李氏卒于光绪丙戌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后又纳江西人徐氏为侧室。经社会调查,得知徐氏随丈夫韩姬宗一同来到龙溪山外张,直至20世纪50年代老死后葬于大密溪山上。
龙溪山外张村张家山南坡半山腰有韩姬宗与前三位夫人林氏、薛氏、李氏的四穴合葬墓,主墓室碑文:“韩公姬宗,字祖镐,同治癸酉岁贡,光绪登极,征孝廉方正,廷试以知县签江西,甄别老成练达,实堪补用。丙戌署理兴安县正堂。”——墓碑所刻韩姬宗选送岁贡时间为同治癸酉年即同治十二年(1873年),与《玉环厅志》相符。墓碑所刻韩姬宗署理兴安县正堂时间为光绪丙戌年即光绪十二年(1886年),与傅钟麟所述的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不合。
光绪《玉环厅志》于光绪三年(1877年)筹备,光绪四年(1878年)二月开局,次年六月全书成稿,除时任同知胥寿荣作序外,还于光绪五年(1879年)十二月、六年(1880年)九月和十一月、七年(1881年)十一月先后延请拣选知县新昌吕鸿焘、督学使者太和(今属安徽阜阳)张沄卿、分巡温处兵备道山右(即山西)温忠翰、总理楚军达字全军营务处兼办镇海海防事宜知府衔前署玉环厅同知太平(今属安徽黄山)杜冠英作序。在杜冠英和吕鸿焘所作的《重修玉环厅志序》中都提到庞云骧、韩姬宗、王磊、吴藻、陈鸣商、戴尧仁6位分纂人员。
韩姬宗的衔名为孝廉方正江西候补知县。《玉环厅志·选举志》“贡生”目载:“韩姬宗字溥城,居山外张,同治十二年贡。”“荐举”目载:韩姬宗于光绪纪元浙江抚臣遵旨题保。“封荫”目载:韩贵铨以孙姬宗赠承德郎,韩承烈以子姬宗赠承德郎。
当年江西的广信府兴安县已成为历史。民国3年(1914年)1月,为避免与广西省兴安县重名,改名横峰县,今属上饶市。查阅《横峰县志》,《明代、清代历任兴安县知县名录》载,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历任知县有陈士钧、易光连、曹延里、王鸿诰、周克坤、柳恩庆、吴□□、陈凤楼、司徒缃、吴征鳌、安寿昌、邓士仪、徐步瀛、卜永春、刘乃庚、贺源清,没有发现姓韩的。
在清代,对于岁贡出身的韩姬宗来说,要想在仕途上有所进展,有赖于题保人的提携。在研究韩姬宗的仕途轨迹时,我们不能忽视曾任浙江巡抚的杨昌濬。
杨昌濬(1825~1897),湖南湘乡人,自咸丰十年(1860年),因协助左宗棠镇压太平军有功,一路攀升。同治八年(1869年)十二月,为署理浙江巡抚。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正式担任浙江巡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在处理余杭发生的葛毕氏谋害亲夫案(即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姑息昏庸,遭到浙江儒士严厉抨击,于光绪三年(1877年)被革职。次年,即得左宗棠庇护,奏请主持西征后路军政事务,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获四品顶戴。光绪五年(1879年),又获准专折奏,九月获二品顶戴,署理甘肃布政使。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因筹解西饷出力,获头品顶戴。十一月,护理陕甘总督。光绪七年(1881年)八月,授甘肃布政使。光绪九年(1883年)二月,任漕运总督。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任闽浙总督,领兵督防台湾。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兼署福建巡抚。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调补陕甘总督。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在慈禧太后六十寿诞时被赏加太子太保衔。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因甘肃回族反清起义防范不严、镇压不力而被革职留任。十月,开缺回籍。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湖南长沙病逝,被诰赠为太子太傅。
三
玉环文旦起源与韩姬宗的仕途生涯有直接关系,关键要搞清楚韩姬宗是什么时候到江西任职。
根据所掌握的史料可以推定:韩姬宗在光绪元年(1875年)题保孝廉方正所得的江西候补知县,只是个待命补缺的空衔,并无实职。而且自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三年(1877年),其题保人杨昌濬及浙江官场被葛毕氏谋害亲夫案闹得不可开交,根本帮不上韩姬宗的忙。何况光绪四年(1878年)《玉环厅志》已开局,韩姬宗作为分纂人之一致力于修志事业。到了光绪九年(1883年),杨昌濬调任漕运总督,真是用人的时候,自然就想到了自己信任的“门生”韩姬宗。有了杨昌濬的提携,韩姬宗才有仕途上的作为,但因其出身只是贡生,又是题保的,自然比不得进士。到了64岁,钦点兴安县知县云南楚雄卜永春没有如期就职,由韩姬宗署理知县一职,没有编入正史。在杨昌濬因革职而病逝的时候,韩姬宗一则为恩师奔丧,二则上了年纪,就此告老还乡,在江西任职头尾15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整理出韩姬宗的年谱:
道光十一年(1831年),生于龙岩山外张。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18岁,原配林氏亡故。
咸丰元年(1851年),20岁,继配薛氏亡故。
同治十二年(1873年),42岁,与陈岙(今属大麦屿街道)刘国芳分别选送岁贡和恩贡。
光绪元年(1875年),44岁,由浙江巡抚杨昌濬题保孝廉方正,经吏部考察签分江西候补知县。
光绪四至七年(1878~1881年),47~50岁,分纂由玉环厅同知杜冠英、胥寿荣先后主修的《玉环厅志》,衔名孝廉方正江西候补知县。
光绪九至二十年(1883~1894年),52~63岁,历任赣州府总厘卡,淮盐总局督销,吉安分局及萍乡、泰和诸县盐务。
光绪十二年(1886年),55岁,第三任夫人李氏(芳杜人)亡故。后续娶江西徐氏为侧室。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64岁,署理兴安县知县。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66岁,携徐氏告老还乡。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71岁,亡故。
关于玉环文旦起源,我们认为1994年版《玉环县志·人物》和《温州大事记》所说比较可信,可以想见:
光绪元年(1875年),韩姬宗由浙江巡抚杨昌濬题保孝廉方正,经吏部考察签分江西候补知县。而杨昌濬因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处理余杭发生的葛毕氏谋害亲夫案(即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姑息昏庸,遭到浙江儒士的严厉抨击,于光绪三年(1877年)被革职。次年,因得左宗棠庇护调往甘肃、新疆。光绪四至七年(1878~1881年),韩姬宗应同知杜冠英邀请担任《玉环厅志》分纂人。
光绪九年(1883年),杨昌濬调任漕运总督,韩姬宗才被起用赣州府总厘卡,后继任淮盐总局督销,吉安分局及萍乡、泰和诸县盐务。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64岁的韩姬宗署理广信府兴安县知县。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杨昌濬在湖南长沙病逝,韩姬宗辞去署理兴安知县一职,结束宦游江西生涯,携夫人徐氏赴湖南长沙为恩师杨昌濬奔丧,然后由水路沿长江到南京,再转陆路返回浙江玉环,途经列为佛教四大名山的安徽九华山。
对于忙于公务难以脱身的韩姬宗和难得出趟远门的徐氏夫人来说,这此出行真是难能可贵,可以说是人生绝笔。于是夫妻商定,携手上九华山向地藏王菩萨敬香。上得山来,一股沁人心肺的清香扑鼻而来。韩姬宗与徐氏夫人近前细看,见有香客在剥一个外形像球、果皮橙黄的大果子。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来自福建的香客,那果子叫“文旦”。福建香客留一半供佛,另一半分给大家品尝。韩姬宗与徐氏夫人一品尝,连声叫好,那文旦真的是肉嫩多汁、酸甜适口。徐氏夫人收集了13粒种子,交韩姬宗带回玉环播种。韩姬宗一回到老家,便按照夫人的嘱咐播种文旦种子,结果成活了3株。然后,韩姬宗及家人将其与本地玉橙、土栾嫁接,经选育繁衍,品种渐臻优良,成为名闻遐迩的柚类珍品——玉环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