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市十七届一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
2023-02-08 09:47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访问次数:


2022217日在玉环市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玉环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杜年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玉环应对百年变局、迎战百年大考、奋进百年目标、加快赶超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上级和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战疫情、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书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篇章。这五年,我们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撤县设市一朝圆梦,跨海大桥横卧碧波,高速国道相继通车,温玉高铁指日可待,一系列喜事盛事载入史册。这五年,我们保持定力、真抓实干,生产总值“过五破七”,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玉环教育逆袭领跑,16项国家级荣誉接踵而至,一系列骄人成绩令人欣喜。这五年,我们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勇于直面经济下行压力,铁拳整治安全风险隐患,成功经受新冠疫情考验,齐心抵御超强台风袭击,一系列艰难坎坷磨砺初心。

回顾五年发展历程,其中六方面重点工作值得总结:

(一)五年砥砺奋进,综合实力实现了稳步提升。我们坚持稳中求进,主动适应和把握新常态、新形势,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增至711.4亿元、年均增长6.7%;一二三产比例调整为5.8:53.4:40.8;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至89.7亿元、52.6亿元。工业经济量质齐升,规上企业数和规上工业产值双双“破千”,分别增至1031家、1027亿元,其中亿元企业244家、净增120家,上市公司8家、实现翻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6家。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2亿元,其中2021年首破双百大关、达到204亿元,工业性投资连续年实现高位增长。科技支撑有效加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2.41%,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专利优秀奖等收入囊中,创新百强县(市)排名跃居全国第23位。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89个,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港口潜力逐步释放,大麦屿港内外贸航线增至14条,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0万标箱,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获评台州唯一的全省十佳开放平台,并被授予全国特色对台经贸合作示范园区。

(二)五年深耕细作,产业发展实现了提质增效。我们坚持产业为基,牢牢把握产业变革大方向、大趋势,用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登。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扎实推进,520家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上云企业5300家,玉环泵阀(水暖阀门)行业产业大脑上线运行,水暖阀门全链集成改革全省领先,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梯队,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实现32.4万元、连续五年位列台州第一。传统产业加快改造,“一老一小”建设成效明显,累计实施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72个,投用小微企业园20个,吸纳1000家小微企业入园发展,城北太平塘小微企业园获评全省首批五星级示范园区。现代服务业日渐繁荣,入选省“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会展经济逐步升温,市级以上展会成交额实现6.9亿元;商业综合体从无到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0亿元;文旅经济加快发展,海山生态旅游岛启动开发,乐活节、闯海节、文旦节、汽车赛等活动陆续举办,两度入选县域旅游综合实力全国百强。现代农业特色初显,建成投用国内首个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新增东海渔仓等四个国字号渔业品牌,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玉环文旦”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三)五年破难攻坚,城乡面貌实现了加速蝶变我们坚持城乡并进,统筹兼顾抓建设、强治理,加快塑造现代化海湾城市新形象。城市有机更新强势开局,16个重点区块改造稳步推进,投入资金92亿元,拆除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玉城塘垟社区、坎门东风社区入选省级未来社区创建名单。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6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高铁新区、万达文商旅综合体等项目平稳推进,16公里玉环湖绿道成为亮丽风景。全域美丽稳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连续四年获评省级优秀,美丽城镇建设经验全省推广,3个风貌样板区入选全省首批试点,3个镇乡跻身省级样板,时尚家居小镇完成省级命名;美丽乡村“五带”建设成效明显,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个、精品村16个,34个村被列入省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利用范围,获评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市。环境质量加快改善,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十,成功捧回“大禹鼎”银鼎,连续四年入围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县(市),成功跻身国家卫生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交通项目投资162亿元,新增等级公路125公里,“五纵五连一环岛”交通架构基本成,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玉环亚海水淡化(一期)抗旱应急工程竣工投用,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完成85.7%;华能集中供热项目建成投用,新改建10千伏电力线路500公里,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华能清港100兆瓦滩涂渔光互补项目实现并网发电。

(四)五年锐意开拓,改革创新实现了纵深推进。我们坚持改革赋能,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数字化改革铿锵起步,承接省、台州市“揭榜挂帅”任务13项,其中省五大系统任务4项、数量居台州第一。全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获批省部级以上改革试点项目20个,90%省定民生事项实现就近可办,100%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可办,“跨省联办”覆盖832地,基本创成无证明城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二;国企改革稳步推进,1+4+N”运营体系逐步健全,平台实体化运作和投融资改革加快推进,发行一般债24.2亿元、专项债24.2亿元、企业债23.5亿元;乡村集成改革成效初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村级控债化债三年行动稳步推进,累计减债17亿元、负债率下降37%39个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

(五)五年倾力投入,民生福祉实现了持续增进。我们坚持以民为本,连续13年把新增财力2/3以上用之于民,努力办实事、增福祉、促平安。共富步子越走越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各县(市)第四、浙江第二,收入倍差降至1.95。教育实力全面增强,中考屡创新高,高考实现“七连冠”,陆续投用新城学校、陈屿中心小学新校区等教育项目26新增学位1.1万个,新增省标准化学校27所、省现代化学校9,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卫生事业振兴发展,“三医联动、六医统筹”“两慢病”分级诊疗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健共体建设入选首批健康浙江行动示范样板,市域、基层就诊率分别增至85.2%78%,健康浙江考核连续3年获评优秀,创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健康促进县,医保精细化管理成为浙江样板。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成为全省特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实现翻番,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增至97.5%,新增养老机构8家,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机制更加健全。“三大革命”扎实推进,新(改)建公厕659座,物业住宅小区业委会成立率增至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平安态势持续巩固,食品安全满意度逐年上升,火灾事故数断崖式下降,刑事发案数、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均实现五连降,获评全国信访“三无”市、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市,圆满完成护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安保任务,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夺得一星平安金鼎。50方面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

(六)五年认真履职,行政效能实现了明显提高。我们坚持为民履职,大力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207件、政协提案831件。创新开展电视问政,完善12345市长热线办理,受理群众来电来访来信6万余件。全面加强经济体检,完成审计项目289个,提出审计建议579条,节约资金6.1亿元。坚决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严控三公消费,一般性支出年均压减10%以上。统计、人民武装、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打私海防、对口帮扶协作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气象、档案、科协、工商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成绩来自上下同欲,发展源于同舟共济。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都是历届班子深耕厚积的结果,都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鼎力支持的结果,都是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拥护的结果,都是全市人民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玉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向长期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玉环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影响我市发展的问题仍然较多,不可漠视,更不可回避。主要表现为:一是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和措施还不够精准有力,部分优质企业亟需的发展空间等关键要素供给仍然不足,企业“低小散”格局仍未改变。二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还不尽如人意,中心城区功能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弱、“老旧破”难题仍未破局,其片区各自为阵、协同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对内深化改革还不足,涉及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不少;对外扩大开放还不够,港口潜力未充分释放,优质在外玉商招引成效有限。四是提供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生态环境等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和发展所需仍不匹配;同时,消防、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城市运行等公共安全领域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未根本性解决。五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与日俱增,有限的财政收入与不断增长的建设需求及刚性支出间矛盾日益突出。六是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争先意识、担当意识、执行能力严重滞后于发展需求。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全力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安排

未来五年,是玉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起步期,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黄金赶超期,重塑城市格局的集中攻坚期。我们必须看到,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日趋加大;但更应看到,我们拥有长期向好的宏观态势,拥有长久积累的产业基础,拥有活力迸发的市场主体,拥有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挑战虽与机遇并存,但机遇远大于挑战!特别是市十六届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玉环”的战略目标,擘画了玉环发展的宏伟蓝图,形成了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合力共进的大好局面。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准确把握玉环所处的新方位、新坐标,始终同全市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聚力打好“三竞三争·五年冲高”共富擂台赛,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市十六届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聚焦打造“浙东南地区重要发展极”和“全域创新之城”“海上花园之城”“和美善治之城”,走深走实“融圈入群、开放兴港、强产优城、共富发展”奋进路径,加快建设“活力玉环”“开放玉环”“品质玉环”“幸福玉环”,在新起点新征程上谱写玉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全新篇章,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GDP冲刺1000亿,城市迈向“双80”,成为浙江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的共富海岛特色样板力争到2026年实现“一个进位、两个高于、四个突破”:即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争先进位;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财政总收入实现11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2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300亿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突破3.4%

为实现以上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全面对标“四个玉环”建设,乘势而上、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围绕“四个突出”,奋力打造“四个新高地”:

(一)突出产业提质,打造转型升级新高地。对标活力玉环建设,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速实现产业集群裂变效应,全力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一是推动产业新跃升。深入实施“千亩百亿·双五行动”,加快推进1225”培大育强计划新增50亿元企业2家,力争实现百亿企业“零”突破上市企业翻番;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加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融合运用力度,加快打造一批“未来工厂”“智能车间”,推动汽摩配、水暖阀门产业向高端发展,力争到2026年分别实现产值1100亿元、66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二是走好科技新长征。高标准建设“一园一体一廊”科创平台,深化校地联建、校企合作和飞地孵化模式,统筹推进科技强企“三大行动”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0家,全力创成省级创新型城市,极力争取省科技创新鼎,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60%以上。三是拓展发展新平台。统筹运用海陆分界线划分成果,系统推进7+7”产业平台建设,高标准实施新一轮老旧工业点和园区改造,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新增工业用地5000亩以上,建成南湾智谷产业园、汽车后市场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发展新平台,力争玉环经济开发区创成国家级

(二)突出陆海联动,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对标开放玉环建设,坚持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发挥山海兼容、港阔水深的潜在优势,聚力建设“双循环”节点城市。一是打通对外大通道。建成投用温玉铁路,全力推动温玉铁路向南延伸,尽最大努力、用最短时间圆梦“高铁”。尽心谋划杭绍台高速公路南延玉环段,力争大麦屿铁路支线开工建设,着力构建海铁联运、公水联运的集疏运体系。二是推进港口大开发。科学编制大麦屿港区新一轮发展规划,积极拓展对台交流合作,倾力创成国家级对台经贸合作区;深化对接宁波舟山港,筹建大麦屿港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推进1000亩港区腹地开发建设,实现集装箱年吞吐量100万标箱,奋力打造浙东南枢纽港和长三角对台综合枢纽港。三是构建内外大循环。坚持走出去,开展“玉环义乌欧洲”转口贸易,打通玉环至中东欧的陆路贸易通道,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出口份额持续上升;持续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探索,推动企业精心创品牌、用心拓市场,到202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6.5%、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0%

(三)突出协同发展,打造城乡融合新高地。对标品质玉环建设,坚持系统谋划共同富裕推进路径,加强规划统筹、服务统筹和要素统筹,奋力谱写城乡共富共美新篇章。一是唱好新城老城“双城记”。建设高铁新区、进军漩门三期,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未来城市中心;提速老城有机更新,全面完成大城南核心片区改造提升,推动三大街道融合发展,大幅拉开城市框架,力争到2026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3%二是建设城乡一体“生活圈”。聚焦城乡融合、整体大美,高标准推进未来社区、乡村新社区建设,高品质建设城市公园、城市阳台等特色景观,高质量打造旅游大项目,打造通山达海、山海相融的城乡空间生态,全力争创全国美丽海岛大花园建设标杆市;实施交通建设555”工程,全力打通大环岛,形成“一纵一横一环岛”快速路网,基本实现“369出行交通圈”和“123物流送达圈”。全面推进“一刻钟文化圈”“一刻钟健身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是奏响强村富民“最强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迭代升级共同富裕“干江模式”等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以大鹿海岛公园为核心的滨海景区连片开发,统筹推进乡村集成改革、村级组织控债化债、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等系列行动,系统推进重点群体“扩中提低”,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以内。

(四)突出民生改善,打造民生福祉新高地。对标幸福玉环建设,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民生领域“短板”变成“潜力板”,努力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一是全力跑出教育发展加速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和名师强校步伐,加快玉环中学东扩、实验学校乌岩校区等工程建设,布局一批家门口的现代化学校,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二是坚决打赢医疗卫生攻坚战全面实施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按三甲综合性医院标准基本建成市医疗中心,投用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市公共卫生中心,力争市域、基层就诊率达90%75%以上,千人床位数、医护数达到台州市中上水平。三是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重点人群就业支持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社保扩面提质工程,完善社会保障防护网。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系统防范化解各类社会风险,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及综合应急能力,确保夺得二星平安金鼎。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玉环撤县设市五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赶考之姿、争先之志、拼搏之劲,全力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努力实现新一届政府工作良好开局。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和我市实际,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节能减排相关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围绕以上目标,今年集中力量重点实施“五大行动”:

(一)实施工业引领行动,夯实共同富裕根基底盘

坚持将加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和首要职责,聚精会神抓经济,重中之重抓工业,纲举目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推动市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坚定不移建设工业强市。牢固树立工业是玉环最大的优势,企业家是玉环最大的资源,关心玉环企业就是关注玉环发展的强工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服务,启动实施强工助企九项计划。强化数字经济引领。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开展智能制造“百大示范专项”培育行动,新增省级未来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强化园区系统改造。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启动以玉城机电园区、汽摩园区、坎门科技园区、楚门清港科技园区和芦浦医包园区等为重点,以道路硬化、园区亮化、公共绿化、环境美化、服务管理智能化和提升园区综合能级为主要内容的老旧工业园区“五化一提升”改造工程同步实施对闲置、租赁厂房及土地的收储和重新开发,启动园区内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全力满足企业厂房改造重建等需求。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完善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跟进出让后企业承诺考评与管控。完成工业用地供应1000亩,启动新一轮老旧工业点改造,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500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8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00亩。强化工业投资拉动。完善工业性投资项目考评机制,加大企业零地技改、机器换人支持力度,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长16%以上。强化企业梯队建设。完善“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力争新增亿元级企业20家,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小升规”60家、“下转上”15家、“产转法”3家;新增上市公司1家、报会1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0家以上,加大募投项目落地服务力度,加快构建头部企业“顶天立地”、优质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良性工业产业格局。强化共性难题破解。实行科技协同攻关,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用好科创人才飞地,完成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70项以上技术交易额12亿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3%,努力攻克一批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强化销售市场拓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服务在线,支持重点展会40个以上,主办系列“云上展”,专场组织“玉环制造”供采对接会。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开放型平台建设,确保自营出口增长15%。办好五大产源地行业展会,加快实现从单一制造大市向制造与销售互促共荣强市的转变。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完善“满意银行”评比等机制,探索多元化融资担保模式,新增贷款130亿元以上,其中小微企业贷款80亿元以上,发放“科创贷”“玉贸贷”各3亿元以上。强化产业正反激励。瞄准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重点领域,发挥政府和各行业协会的双重引导作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深化以电控税和以税控电工作,严查瞒报、虚报、外报产值和企业拆分等行为,坚决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企业。

二是综合施策提升三产水平。做大做优现代服务业,高质量推进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力争创新发展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加快“两业融合”省级试点区域建设,力争新增“两业融合”省级试点企业1家以上;加大规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力度,探索建立服务业企业“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提升经济小区、外贸经济大楼能级,加快筹划基金小镇建设,新培育总部企业5家以上。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赋能,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商圈经济等新消费业态,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60亿元。加快旅游事业发展,办好文旦节、闯海节等节庆活动,创成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1个、省级景区城镇3个、景区村庄50%以上,支持干江全域旅游共富示范区建设,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

三是多措并举做精现代农业。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深化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整市推进试点工作,扶持建设“一村一品”农产品示范村15个,加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集中连片整治永久基本农田3000亩以上;开展农业标准地建设,推广海水稻种植3000亩以上,确保生猪出栏量6万头,完成原粮储备4.8万吨,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扶持推动文旦产业“接二连三”,出台鼓励政策精准培育文旦深加工产业发展,深度做好“文旦+文创+文旅”文章。拉长渔业全产业链,打造中鹿岛海洋牧场、海捕虾一站式加工示范标杆,开展全域限额捕捞试点,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推动渔区渔业转型升级。

(二)实施城乡融合行动,优化共同富裕空间布局

坚持全市一盘棋、规划一张图、建设一体化,以融合发展为主目标,以系统推进、块上突破为主路径,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共荣发展。

一是以区块连接推动区域融合。紧扣“挥师大城南、跨越分水岭、打造主轴线、盘活空闲地、扮靓老城区”改造思路,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启动新一轮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行动。将城南作为主城区与漩门三期的连接区块,打好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蝶变”收官战,开工三合潭城市公园和城南核心区中央公园,确保前后塘垟工业区改造项目完成签约、中央商务圈二期改造项目实现企业腾空,全面推进环东、密杏、后蛟等第三轮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提速玉城塘垟、坎门东风未来社区建设,完成玉城环城村、坎门水龙村、大麦屿五一村(三股塘片)等项目签约并启动安置房建设。加快榴岛大道、珠港大道、双港路、三潭路沿线改造,推进三大街道相向发展,加快推动主城区与漩门三期融合发展。将漩门一期作为漩门二期和三期的连接区块,启动大坝改造拆迁和漩门山体公园建设,完成漩门湾拓浚扩排工程40%,完成吹填2000亩,贯通漩门二期和三期水系。强化IP战略思维,做精做美漩门一期大坝周边地块,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集围垦历史追忆和亲水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城市客厅新地标。做优“留白”文章,高起点编制漩门三期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力争完成漩门大道60%,实现科创园人才公寓主体结顶,加快科创研发中心和孵化研发中心建设开工汽车后市场产业园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全面提速漩门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将漩门二期作为港南和港北的连接区块,坚持产城人文融合推进开发区建设,牢固树立开明、开放、开发“三开”理念,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力军角色完成投资60亿元,投用中等职技校迁建、万达文商旅商业区块等项目,启动实施漩门二期北区规划建设,推动玉环新城经济提速、功能提档、形象提升、人气提高,全面增强辐射聚拢港北发展和承接港南向北延伸的功能。

二是以片区组团推动乡镇融合推动乡镇(街道)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功能共享,提高区域融合整体活力。开工环岛南路,启动白沙岙至鹭鸶礁滨海绿道建设,推动坎门和大麦屿南部片区打造山海诗画风景区。贯通科园路、同心路,推动楚门与清港相向发展。实现吴蒲路、直塘西路通车,开工金帆路,深化时尚家居小镇建设,推动开发区与楚门协同发展。启动高铁新区安置房建设,推动芦浦与开发区紧密融合。加快226省道龙溪至干江段、东海大道建设,启动楚门昌业南路连接龙溪道路,实施漩栈线道路综合提质工程,提升栈台码头运营管理水平,串珠成链构建龙溪、干江和鸡山滨海旅游风景带。开工西沙门大桥,推动沙门滨港工业城和干江滨港工业城联动发展。实施玉城、芦浦、沙门、海山高速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塑造城市门户新形象。实施城乡重要节点改造提升行动,打好“拆改建”组合拳,建设一批最美城乡结合部,提升城市整体风貌。

三是以完善功能推动城乡融合。提速城市路网布局,加快203省道沙门至干江段、干江至坎门段和杭绍台高速公路南延玉环段等工程前期,开工高铁站至沙岙公路、东海大道东延段等工程,加快内环东(西)路、龙门路西段等一批市政道路建设,实现内环东路、228国道清港连接线通车。加强城镇燃气安全管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海塘安澜工程投资2.5亿元,投用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扩大智慧城管覆盖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新增公共停车位450个,创成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

(三)实施三力并增行动,集聚共同富裕内生动力

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和对外扩大开放双管齐下,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一是以改革突破增强动力。发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作用,优化提升“消消了”“智慧卫监”等应用场景,加快形成更多具有玉环辨识度的数字化改革成果。整合提升东部沿海产业带,加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系统梳理、优化调整扶工助企激励政策,争取将有限财政扶持资金更加精准地用于营商环境优化。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建设完善智慧国资监管体系,实行国资国企负面清单化管理,开展“混合制”投资体制改革试点,推动国企真正走向市场,提升国企自身“造血”功能;用活产业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直接投资10亿元;依托玉环蓝湾资本港金融服务平台集聚金融机构100家、基金规模60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试行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农村金融等领域改革,开展省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统筹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和村级控债化债“两大行动”,确保80%以上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15万元以上。

二是以开放赋能增强活力全力加快温玉铁路建设,统筹做好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工作,完成用地红线内交地,推进三电迁改工程,确保全线无障碍施工。加快推动港口开放,增加大麦屿港与宁波舟山港的班次密度,新设船务公司提还箱点15个,确保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5万标箱。加快港口重点项目建设,谋划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开工LNG能源储运项目10万吨级码头工程,完成大麦屿港区多用途码头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加快自贸区台州联动创新区玉环片区建设,探索建立海峡两岸产业园区,全力申创海峡两岸(玉环)经贸合作区。

三是以招大引强增强内力坚持眼睛向内,牢固树立“支持玉环企业发展,就是最重要的招商引资”理念,召开首届“天南地北世界玉环人”大会,突出以商招商、以情引资,加大玉商回归力度。强化招商平台建设,开展“勇闯北上深、招引大比拼”系列活动。切实解放思想,强化投行思维,学会算大账、长远账,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抓招商,全力招引一批玉环籍在外龙头型、税源型优质企业与项目,引进6亿元以上项目20个、50亿元以上项目2,力争百亿级项目取得新突破。高标准编制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完善市领导联系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制度,实行一个引进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责任单位和一个实施方案的“四个一”工作推进模式,全程跟踪协调项目建设,确保招引项目早出效益。

(四)实施两山转化行动,擦亮共同富裕生态底色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决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保护为先,系统推进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打造生态宜居的海岛样板。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战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持续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确保省控断面水质保持Ⅲ类以上、国控断面达到国家考核目标,完成10个行政村、10个村级工业点“污水零直排”扩面提升建设,加快表面处理企业入园和电镀企业搬迁,提速大麦屿污水处理厂和干江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深化“五气共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强化PM2.5、臭氧和扬尘治理,确保空气优良率达99%以上。健全土壤监控体系建设,拓展土壤及地下水调查范围,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海洋环境修复,推进“一打三整治”和近岸海域污染治理。

二是打好人居环境攻坚战深化美丽城镇建设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全力凸显玉环“山环水环、温润如玉”的旖旎风情。高质量推进漩门二期城市新区、楚门清港、干江鸡山等3个省级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力争创成2个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4个国家卫生乡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精品村2个,力争创成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市。深化美丽公路建设,加强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新建2条交通风景线。坚持扩大绿量、打造精品,谋划建设精品绿道3条,完成省级绿道(玉环段)建设,确保建成区绿地率达38%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新创“一村万树”示范村2个。健全防违治违长效机制,完成拆违100万平方米以上。深化“青山白化”专项整治,迁移整治坟墓2300以上,试点探索山体综合开发。深入推进“三大革命”,新(改)建公厕10座,创成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6个,确保“智慧物业”推广覆盖率达100%

三是打好系统治理整体战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落实落细“河长制”“林长制”“滩长制”,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资源有偿使用、破坏环境终身追责等制度,完善“两山”转化政策体系。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完善排污权等生态产权交易,完成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试点,创成省级“无废城市”。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科学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高标准开展海山省级低碳试点乡镇建设,有序推进能耗双控工作,更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力争单位GDP能耗低于省市平均。加强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深入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开工华能三期建设,加快推进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切实提高绿色能源比重。

(五)实施成果共享行动,彰显共同富裕根本内涵

坚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决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千方百计办好为民造福之事,切实增强群众对发展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做到学有优教,严格落实“双减双控”政策,推进学前教育扩容提质,确保公办园、一二级优质园覆盖面分别达52%65%以上;加快主城区校网调整,联动推进玉城中学、城关一中和特殊教育学校搬迁改造,加快启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玉环校区建设;实施名师领航计划,推进基础教育特色化和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做到病有良医,全面深化健共体建设,全力推动市人民医院创三乙启动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力争完成市医疗中心前期工作,纵深推进健康26项行动,创成首批省健康乡镇3个,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县复评。努力做到闲有雅乐,实施新时代文化玉环工程,投用市图书馆新馆、奥体中心和高铭暄学术馆,启动中央商务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开展“百千万”艺课堂活动,完成“文化礼堂”活动1万场以上,新建省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百姓健身房5个、多功能体育公园15个,打造更多群众身边的“文体驿站”。

二是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坚持劳有所得,强化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实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精准推进技术工人、高素质渔民、进城农民工等群体“扩中提低”,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坚持弱有所扶,积极推进社保扩面减负、公平享受,深化养老保险制度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调整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推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工作,加快构建应保尽保、应享尽享的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共富基金,发挥三次分配作用,完善困难群众长效帮扶“一件事”办理机制,让困难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坚持老有所养,扶持养老产业发展,深化养老机构结构性调整,确保护理型床位占比55%以上,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坚持住有所居,守牢“房住不炒”底线,科学有序释放土地空间,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4000套。

三是切实完善社会治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时刻保持快响激活状态,加快构建疫情防控七大机制,精准周密构筑疫情防控铜墙铁壁。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完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推进社区服务综合体及“居民会客厅”创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等重大安保任务,高水平创成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打好打赢扫黑除恶、全民反诈、禁毒反毒人民战争,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深入开展“遏事故”攻坚战,全面加强工矿企业、涉海涉渔、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双下降”。靠前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防灾减灾应急体系,深入推进地质灾害、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防治,健全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努力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支持驻玉部队建设,夯实国防动员基础,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确保75%以上村(社区)创成台州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以建设忠诚、担当、有为、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大力推进政府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绝不辜负全市上下的信任与期待!

(一)建设忠诚政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接受上级党委和市委的全面领导,主动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的政治责任,做到有令必行、有行必果,以行动诠释忠诚、以成效检验忠诚。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以忠诚履职更好满足全市上下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建设担当政府。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坚决做到“新官必须理旧账”,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司其职推动工作。实行历史遗留问题清单定期销号制度,加快化解一批遗留问题,加快兑现一批政府承诺,主动回应一批民生关切和企业关心的老大难问题。实行部门为基层便捷办事机制,切实解决基层办事多头跑、部门流转不流畅等问题。深入完善容错纠错和激励保障机制,多理解、多体恤、多支持乡镇(街道)和开发区等一线基层干部,呵护好、调动好、发挥好他们的干事创业激情,更多地、用心地换位思考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让担当者少担心,负责者少担责

(三)建设有为政府。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须更有为。建立市长带头每月深入乡镇(街道)破难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靠前指挥、一线破难,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确保政府团队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坚持跳出玉环看玉环,瞄准台州领先、全省一流、全国有位,全力争先进位、争金夺银、争创品牌。坚持时时抓效能、事事求效能,坚决严惩服务意识不强、工作庸懒散漫、办事推诿扯皮等问题干部,确保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大力倡导少说多做、简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全面建立挂图作战、清单推进、闭环管理工作机制,集中所有精力投身发展。

(四)建设清廉政府。时刻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清醒,把廉洁作为立身之本,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监督,有纪律有规矩地干,有敬畏有底线地干,干出业绩、干出威信、干出口碑,干出风清气正好氛围。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对三公经费做减法,为民生保障做加法,用政府紧日子换企业稳日子、群众好日子。

各位代表!初心不改,方得始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玉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心血铸就业绩,用实干开创未来,全力推进“一极三城”“四个玉环”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美丽乡村“五带”:指文旦风情、碧水休闲、山海诗画、阳光海岸、海上观光等5条美丽乡村风光带。

2.“五纵五连一环岛”交通架构:指五条纵向对外通道、五条市内连接线,一条大环岛公路。

3.1+4+N”运营体系:指全市国有企业从政府投融资平台剥离,以实现市场化运营的体系。其中1”指市国投集团,“4”指市城建集团、交投集团、文旅集团和南部湾区集团,“N”指5家集团的下属公司。

4.“三医联动、六医统筹”:“三医联动”指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六医统筹”指医保、医疗、医院、医药、医生和中医统筹发展。

5.“三大革命”:“公厕革命”“物业革命”“垃圾革命”。

6.三竞三争·五年冲高共富擂台赛:指设置赛马擂台,举办镇街亮绩排位赛、局长问政公开赛、村社治理竞技赛、干部点将个人赛,通过项目竞速、改革竞变、城市竞发展和产业争先、服务争优、党建争一流,实现“年年进位、三年起势、五年冲高”。

7.“千亩百亿·双五行动”:五个“一千”指实现造地1000亩、低效用地提升1000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000亩、淘汰低散乱企业1000家、零地技改企业1000家;五个“一百”指打造百亿园区、百亿小镇、百亿大道、百亿企业、百亿新产业。

8.1225”培大育强计划:2025年,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5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20家,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的2家,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1家。

9.“一园一体一廊”科创平台:一园”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体”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一廊”指环漩门湾科创走廊。

10科技强企“三大行动”:指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垦荒播种增肥”行动和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

11.7+7”产业平台建设:指南湾智谷产业园、高铁新区等7个实施类产业平台,以及科创产业园、水暖阀门产业示范区等7个谋划类产业平台。

12交通建设555”工程:“十四五”期间实施东海大道等5个续建完工项目、环岛东路等5个开工项目和楚门至龙溪山外张隧道等5个预备前期项目建设。

13.“一纵一横一环岛”快速路网:“一纵”指椒江至玉环快速路(温岭至玉环);“一横”指沿海高速;“一环岛”指大环岛公路。

14.369出行交通圈”:指市域范围30分钟、省内主要城市60分钟、长三角主要城市90分钟通达。

15.123物流送达圈”:指省内主要城市1天送达、国内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16农业“双强”行动: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

17.“五气共治”:“五气”是指燃煤烟气、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扬尘污染、餐饮油烟。

18.疫情防控七大机制:指以精密智控平台为手段的预防早期发现机制、指挥决策机制、“三责”联动激活机制、“三区”最小单元管控机制、“五快”循环落实机制、分阶段清零机制和“三情”联动机制。

19.“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一中心”指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四平台”指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平台,“一网格”指全科网格。

20.“五社联动”:指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联动各方资源,协同促进社区发展,助力社区治理。